《送履庵子鸣凤侍父南行次韵》

时间: 2025-01-23 21:00:31

尔家门第足清风,十载交游父子同。

辩论有才惊阮籍,吹嘘无力送扬雄。

山桥树老还多节,林桂花开未满丛。

应有宦游兼色养,旅情乡思一时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履庵子鸣凤侍父南行次韵 李东阳 〔明代〕

尔家门第足清风,十载交游父子同。 辩论有才惊阮籍,吹嘘无力送扬雄。 山桥树老还多节,林桂花开未满丛。 应有宦游兼色养,旅情乡思一时空。

白话文翻译:

你们的家门风气清正,十年来我们父子间的交往如同一家人。 你的辩论才华能惊动阮籍,但吹捧之力却无法送扬雄一程。 山桥边的树木虽老却多节,林中的桂花虽开却未满丛。 应该既有官场游历又有孝顺父母,旅途的情感和乡愁一时都被抛空。

注释:

字词注释:

  • 门第:家族的门风和地位。
  • 清风:清正的风气。
  • 辩论:争论,讨论。
  •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以才辩著称。
  • 吹嘘:夸大其词的称赞。
  • 扬雄:西汉文学家,以辞赋著称。
  • 山桥:山间的小桥。
  • 多节:树木多节疤,比喻人经历多。
  • 林桂:林中的桂花。
  • 色养:孝顺父母。
  • 旅情乡思:旅途中的情感和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 阮籍:此处用阮籍的才辩来比喻诗中人物的辩论才华。
  • 扬雄:用扬雄的文学成就来比喻诗中人物的才华,但指出其虽有才华却未得应有的推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湖广长沙人。他是明代中期的重要文学家,尤以诗文著称,与杨慎、徐祯卿并称“明初三大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为友人履庵子鸣凤送行而作,履庵子鸣凤侍父南行,李东阳以此诗表达对其的赞赏和送别之情。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也流露出对其未来旅途的祝愿和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家门风气的赞美,以及对其才华的肯定,展现了深厚的友情。诗中“辩论有才惊阮籍,吹嘘无力送扬雄”一句,既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钦佩,也隐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对友人旅途的祝愿,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己的乡愁和对友人的不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尔家门第足清风”:赞美友人家风清正。
  2. “十载交游父子同”:表达与友人父子间十年的深厚交情。
  3. “辩论有才惊阮籍”:赞赏友人的辩论才华。
  4. “吹嘘无力送扬雄”:感慨友人的才华未得应有的推崇。
  5. “山桥树老还多节”:通过自然景物比喻友人经历丰富。
  6. “林桂花开未满丛”:寄托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7. “应有宦游兼色养”:祝愿友人既能官场游历又能孝顺父母。
  8. “旅情乡思一时空”:表达对友人旅途的祝愿和自己的乡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辩论有才惊阮籍”用阮籍的才辩来比喻友人的辩论才华。
  • 拟人:如“山桥树老还多节”将树木拟人化,比喻友人经历丰富。
  • 对仗:如“辩论有才惊阮籍,吹嘘无力送扬雄”形成对仗,增强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友情,通过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桥树老:象征友人经历丰富。
  • 林桂花开:象征友人未来的美好前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阮籍”是哪个时期的文学家? A. 三国时期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2. 诗中的“扬雄”以什么著称? A. 诗 B. 辞赋 C. 散文 D. 小说

  3. 诗中“山桥树老还多节”一句,用什么来比喻友人? A. 树木 B. 山桥 C. 桂花 D. 风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不舍。
  • 王维《送别》: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对友人的祝愿和自己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与李东阳《送履庵子鸣凤侍父南行次韵》:两者都是送别诗,但李白的诗更加豪放,而李东阳的诗则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明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李东阳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