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鹪林书巢叠诸君韵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0:30:33

幽栖无意托声名,小榜轩居亦近情。

四海于身皆俯仰,一枝随分且飞鸣。

山林旧侣心犹在,风雨中宵梦不惊。

读罢庄生齐物论,始知天地有鹏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鹪林书巢叠诸君韵二首 其二 李东阳 〔明代〕 幽栖无意托声名,小榜轩居亦近情。 四海于身皆俯仰,一枝随分且飞鸣。 山林旧侣心犹在,风雨中宵梦不惊。 读罢庄生齐物论,始知天地有鹏程。

白话文翻译:

我隐居并不追求名声,小小的书斋也颇合情理。 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自在地生活,像鸟儿一样随意飞翔歌唱。 虽然身处山林,但与旧友的心灵相通,即使在风雨交加的深夜,梦境也不受惊扰。 读完庄子的《齐物论》,我才明白天地间有大鹏展翅的广阔前程。

注释:

  • 幽栖:指隐居。
  • 小榜轩居:指小书斋。
  • 四海于身皆俯仰:比喻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自在地生活。
  • 一枝随分且飞鸣:比喻像鸟儿一样随意飞翔歌唱。
  • 山林旧侣:指旧日的朋友。
  • 风雨中宵梦不惊:形容心境宁静,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也能安然入睡。
  • 庄生齐物论:指庄子的《齐物论》,阐述万物平等、齐一的思想。
  • 鹏程:比喻宏伟的前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这首诗反映了作者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庄子思想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隐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庄子思想的领悟。在明代,文人多有隐逸之风,李东阳的这首诗正是这种风气的体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隐居生活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幽栖无意托声名”一句,直接表明了作者不追求世俗名声的态度。“四海于身皆俯仰,一枝随分且飞鸣”则进一步以鸟儿的自由飞翔比喻自己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作者随遇而安、自在自得的心境。后两句通过对庄子《齐物论》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天地间宏伟前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栖无意托声名”:作者表明自己隐居并不追求名声。
  2. “小榜轩居亦近情”:小小的书斋也颇合情理,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3. “四海于身皆俯仰”: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自在地生活。
  4. “一枝随分且飞鸣”:像鸟儿一样随意飞翔歌唱,比喻作者的自由生活状态。
  5. “山林旧侣心犹在”:虽然身处山林,但与旧友的心灵相通。
  6. “风雨中宵梦不惊”: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也能安然入睡,形容心境宁静。
  7. “读罢庄生齐物论”:读完庄子的《齐物论》,表达了作者对庄子思想的领悟。
  8. “始知天地有鹏程”:才明白天地间有大鹏展翅的广阔前程,体现了作者对宏伟前程的深刻认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枝随分且飞鸣”以鸟儿的自由飞翔比喻自己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四海于身皆俯仰,一枝随分且飞鸣”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庄子思想的深刻理解。通过隐居生活的描写和对庄子《齐物论》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宏伟前程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幽栖:隐居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小榜轩居:小书斋的意象,体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 四海于身皆俯仰:自由自在的意象,比喻作者的自由生活状态。
  • 一枝随分且飞鸣:鸟儿的意象,比喻作者的自由生活状态。
  • 山林旧侣:旧友的意象,表达了作者与旧友的心灵相通。
  • 风雨中宵梦不惊:宁静的意象,形容心境宁静。
  • 庄生齐物论:庄子思想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庄子思想的领悟。
  • 鹏程:宏伟前程的意象,体现了作者对宏伟前程的深刻认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东阳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追求名利 B. 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C. 对战争的厌恶 D. 对爱情的向往

  2. 诗中“一枝随分且飞鸣”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提到的“庄生齐物论”是指谁的著作? A. 老子 B. 庄子 C. 孔子 D. 孟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隐居的宁静。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李东阳的《鹪林书巢叠诸君韵二首 其二》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但李东阳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庄子思想的领悟。

参考资料:

  • 《李东阳诗集》
  • 《庄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