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殷氏婢守节秦武昌廷韶有传识之以诗》

时间: 2025-01-11 01:15:32

妇家名节本从夫,殷氏分明一女奴。

少有清风辞外侮,老将遗业付诸孤。

文章郡守能为传,忠义乡人定作模。

试问衣冠涂炭地,不知曾汗此颜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锡殷氏婢守节秦武昌廷韶有传识之以诗 李东阳 〔明代〕

妇家名节本从夫,殷氏分明一女奴。 少有清风辞外侮,老将遗业付诸孤。 文章郡守能为传,忠义乡人定作模。 试问衣冠涂炭地,不知曾汗此颜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名叫殷氏的女子,她原本是妇家的一名婢女,但她坚守节操,不畏外侮,年轻时以清风正气抵御外来侵犯,年老时则将遗留的家业交给孤儿。郡守因其事迹而为她作传,乡人因其忠义而将她视为楷模。诗的最后,作者询问在那些衣冠被玷污的地方,是否有人能像殷氏一样保持清白。

注释:

字词注释:

  • 妇家:指妇女的家庭。
  • 名节:名誉和节操。
  • 殷氏:诗中提到的女子。
  • 女奴:婢女。
  • 清风:比喻清高的品格。
  • 外侮:外来的侵犯或侮辱。
  • 遗业:留下的家业。
  • 诸孤:指孤儿。
  • 文章郡守:指能为殷氏作传的郡守。
  • 忠义乡人:指乡里的人因其忠义而尊敬她。
  • 衣冠涂炭:比喻社会风气败坏,人的品行受到玷污。
  • 颜无:指面容是否保持清白。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殷氏的生平事迹和她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湖广长沙人。他的诗文在当时颇有影响,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通过对殷氏的赞颂,体现了作者对节操和忠义的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了纪念无锡殷氏婢女坚守节操的事迹而作。殷氏在丈夫去世后,不仅保持了自己的清白,还抵御外侮,最终将家业交给孤儿,成为乡里的楷模。郡守为其作传,乡人以其为榜样,作者因此写下这首诗以示纪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殷氏事迹的描述,展现了她的高尚品格和坚定节操。首句“妇家名节本从夫”点明了妇家的名节往往与丈夫相关,但殷氏作为婢女,却能超越身份的限制,坚守自己的节操。中间两句“少有清风辞外侮,老将遗业付诸孤”概括了她一生的主要事迹,年轻时以清风正气抵御外来侵犯,年老时则将遗留的家业交给孤儿,体现了她的无私和责任感。最后两句“文章郡守能为传,忠义乡人定作模”表明她的行为不仅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也成为了乡里的楷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对殷氏的赞颂,传达了对节操和忠义的崇高敬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妇家名节本从夫”:指出妇家的名节往往与丈夫相关,但殷氏作为婢女,却能超越身份的限制,坚守自己的节操。
  2. “殷氏分明一女奴”:明确指出殷氏的身份是婢女,但她的事迹却超越了这一身份。
  3. “少有清风辞外侮”:描述殷氏年轻时以清风正气抵御外来侵犯,展现了她的坚定和勇敢。
  4. “老将遗业付诸孤”:表明殷氏年老时将遗留的家业交给孤儿,体现了她的无私和责任感。
  5. “文章郡守能为传”:说明郡守因其事迹而为她作传,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6. “忠义乡人定作模”:指出乡人因其忠义而将她视为楷模,她的行为影响了乡里的风气。
  7. “试问衣冠涂炭地”:询问在那些衣冠被玷污的地方,是否有人能像殷氏一样保持清白。
  8. “不知曾汗此颜无”:表达了对殷氏保持清白面容的敬佩。

修辞手法:

  • 比喻:“清风”比喻清高的品格,“衣冠涂炭”比喻社会风气败坏。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少有清风辞外侮,老将遗业付诸孤”。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节操和忠义的赞颂。通过对殷氏事迹的描述,作者传达了对坚守节操、无私奉献和忠义行为的崇高敬意,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这些品质的重视和推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风:比喻清高的品格。
  • 衣冠涂炭:比喻社会风气败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殷氏在诗中的身份是什么? A. 妇家 B. 女奴 C. 郡守 D. 乡人

  2. 诗中提到的“清风”比喻什么? A. 清高的品格 B. 清白的面容 C. 清新的空气 D. 清贫的生活

  3. 殷氏年老时做了什么? A. 抵御外侮 B. 将遗业付诸孤 C. 作传 D. 定作模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节妇吟》:唐代张籍的作品,通过对节妇的赞颂,表达了对节操的推崇。

诗词对比:

  • 《节妇吟》与本诗都赞颂了节操和忠义,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本诗则更侧重于社会影响的描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妇女文学史》:可以了解古代妇女文学的发展和特点,以及节操和忠义在文学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