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林钟商)》

时间: 2025-01-27 04:10:17

锦筵红,罗幕翠。

侍宴美人姝丽。

十五六,解怜才。

劝人深酒杯。

黛眉长,檀口小。

耳畔向人轻道。

柳阴曲,是儿家。

门前红杏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锦筵红,罗幕翠。
侍宴美人姝丽。
十五六,解怜才。
劝人深酒杯。
黛眉长,檀口小。
耳畔向人轻道。
柳阴曲,是儿家。
门前红杏花。

白话文翻译:

红色的锦缎铺成的宴席,翠绿的罗帷轻轻垂下。
侍奉在宴席上的美人儿如花似玉,
她大约十五六岁,令人怜爱她的才华。
劝人多喝酒,尽情欢乐。
她的眉毛如黛,嘴唇娇小。
耳边轻声对人说道。
在柳树阴影下,像是个小女孩,
门前开着红杏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锦筵红:锦缎制成的宴席,颜色为红色。
  • 罗幕翠:罗帷的颜色为翠绿,形容美丽的帷幕。
  • 侍宴:侍奉在宴席上。
  • 姝丽:形容女子的美丽。
  • 黛眉:用黛色描画的眉毛,形容眉目如画。
  • 檀口:形容女子小巧的嘴唇。
  • 耳畔向人轻道:耳边轻声对人说话。
  • 柳阴曲:柳树的阴影,形容环境幽雅。
  • 红杏花:门前开着的红色杏花,象征春天的美好。

典故解析: 诗中描绘的场景常常出现在古代宴会中,宴席上美人的出现与饮酒作乐的场景,表达了对青春与美好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生于公元约 1050年,卒于约 1110年),字子容,号简斋,宋代著名词人,以其清丽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词多描写男女之间的情感,特别是在宴饮、春游等场合。

创作背景: 《更漏子》是张先的一首词作,创作于他在金明池游玩的时期,诗中描绘了春日宴会中的美人及其欢乐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与人们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更漏子》以其清新脱俗的词句,描绘了一幅春日宴会的美丽图景。诗的开头通过对宴席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华丽的装饰与柔美的氛围。红色的锦筵和翠色的罗幕,形成了浓郁的色彩对比,为整首词奠定了雍容华贵的基调。

美人的形象是整首诗的核心,张先用“姝丽”一词将她的美貌描绘得淋漓尽致。十五六岁的年龄,既是青春的象征,也使得她的才华更显得令人怜惜。劝酒的场景则营造了欢快的氛围,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与欢乐。

整首词在描绘美人之美的同时,通过柳阴和红杏花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隐喻着青春的短暂和美好的瞬间。这种对美与青春的感慨,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令人留连忘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锦筵红,罗幕翠。:宴席华丽,色彩鲜艳,营造出高雅的氛围。
  • 侍宴美人姝丽。:美人侍奉在宴席上,显得格外动人。
  • 十五六,解怜才。:美人年纪轻,才华出众,让人怜爱。
  • 劝人深酒杯。:劝酒的场景,增强了宴会的欢乐气氛。
  • 黛眉长,檀口小。:对美人的外貌细致描写,增强其魅力。
  • 耳畔向人轻道。:轻声细语,增添了亲密感。
  • 柳阴曲,是儿家。:柳树下的场景,描绘出清新自然的环境。
  • 门前红杏花。:红杏花的开放,象征着春天和青春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锦筵与罗幕比喻宴会的华美。
  • 拟人:美人耳边轻语,展现出情感的亲密。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青春美好的赞美,展现人间欢乐的生活情景,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锦筵:象征华丽与富贵。
  • 美人:象征青春与美丽。
  • 柳阴:象征温柔与恬静的环境。
  • 红杏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宴席的颜色是什么?

    • A. 绿色
    • B. 红色
    • C. 蓝色
  2. 美人被描述为多大年纪?

    • A. 十岁
    • B. 十五六岁
    • C. 二十岁
  3.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花?

    • A. 桃花
    • B. 红杏花
    • C. 菊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张先的《更漏子》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写了宴会和女性美。张先的词侧重于欢快的氛围,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失去的怀念和忧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不同,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