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令·苹满溪》

时间: 2025-01-27 05:12:34

苹满溪。

柳绕堤。

相送行人溪水西。

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

风凄凄。

重倚朱门听马嘶。

寒鸥相对飞 。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思令·苹满溪》
作者: 张先 〔宋代〕

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白话文翻译:

小溪上满是浮萍,柳树环绕着堤岸。我在这条小溪边送别行人,他向西而去。等他回来的时候,山上的月亮会低垂下来。
烟雾弥漫,寒风凄凉。我倚靠在朱红色的大门前,倾听马蹄声。寒鸥在空中互相飞翔。

注释:

  • :浮萍,一种水生植物。
  • :指山坡或小山。
  • 朱门:红色的门,象征富贵。
  • 马嘶:马的鸣叫声,常用来传达离别的情绪。
  • 寒鸥:一种鸟,常在水边栖息,象征孤独与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柳绕堤”与“寒鸥相对飞”暗示了离别的情感,而“重倚朱门”则表现出诗人对离去之人的思念与期待。柳树常与离别相关,寓意柔情与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字子良,号云间,宋代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思乡及离愁情绪。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张先对友人或爱人的送别之际,反映了他对离别的感伤及对重逢的期待,体现了宋代士人对情感的细腻表达。

诗歌鉴赏:

《相思令·苹满溪》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词作,张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诗的开头,浮萍与柳树的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带有淡淡忧伤的画面。溪水向西流去,暗示着离去的行人,流动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推移与无情,突显了离别的无奈。

而“回时陇月低”的句子展现了对重逢的期盼,月亮低垂,仿佛在等待着归来的行人。接下来的“烟霏霏,风凄凄”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用自然的景象映衬内心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重倚朱门听马嘶”一句,诗人静静倚靠在门前,倾听马蹄声,生动描绘出他对已离去之人的思念,马嘶声在此情境中更显得孤寂。最后的“寒鸥相对飞”则用寒鸥的意象,暗示了两者之间的距离与孤独,是对情感的进一步升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与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期待,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深厚的情感,体现了张先词作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苹满溪”:溪面上漂浮着满满的浮萍,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柳绕堤”:柳树环绕在堤岸,象征着柔情与思念。
    • “相送行人溪水西”:诗人送别行人,水流向西,暗示着行人的去向。
    • “回时陇月低”:期待重逢时,月亮将低悬在山坡上。
    • “烟霏霏”:烟雾弥漫,营造出朦胧的氛围。
    • “风凄凄”:寒风瑟瑟,增添了凄凉的气氛。
    • “重倚朱门听马嘶”:倚靠着红色的门,静静听着马的嘶鸣,表现了思念的情绪。
    • “寒鸥相对飞”:寒鸥在空中飞翔,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2.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苹满溪”和“柳绕堤”比喻思念的情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情,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烟霏霏,风凄凄”形成了音韵和节奏的美感。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思念与离愁,通过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去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萍:象征着离散与孤独。
  • :常与离别、思念相联系。
  • :象征着远行与离别。
  • 寒鸥:代表孤独与思念的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张先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自然意象不包括?
    A. 柳
    B. 浮萍
    C. 玫瑰

  3. “重倚朱门听马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思念与孤独
    C. 宁静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离愁,但更侧重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 温庭筠《更漏子》则通过夜景描绘出离别的寂寥,情感基调与张先相似,但风格略显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学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