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渔》
时间: 2024-09-19 21:28:20意思解释
观渔
作者: 方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林光漏日烟霏湿,鸬鹚簇立春沙碧。
湘竿击水雪花飞,鸬鹚没入春溪肥。
银刀拨刺争三窟,乌兔追亡健于鹘。
搜渊剔薮无噍类,余勇未厌心突兀。
十十五五斜阳边,听呼名字方趋前。
吐鱼筠篮不下咽,手捽琐碎劳尔还。
呜呼奇哉子渔子,塞上将军那得尔。
白话文翻译:
阳光透过树林洒在湿润的空气中,鸬鹚们聚集在春天的沙滩上。
渔竿在水面击打,溅起雪花般的水花,鸬鹚潜入春溪中觅食。
渔夫用银刀拨动鱼刺争夺三处鱼洞,乌兔在水边追逃,反而比鹘鸟还要灵活。
在深渊和灌木丛中搜寻,连鱼虾都没有,心中虽有余力,却显得孤独突兀。
在夕阳西下的时分,听到呼唤的名字才慢慢靠近。
吐出的鱼在筠篮里不易咽下,手抓琐碎的东西费力又劳累。
哦,真奇妙啊,这位渔夫,像塞上的将军一样,怎么能做到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林光: 指树林的光线。
- 鸬鹚: 一种水鸟,善于捕鱼。
- 湘竿: 湘水的渔竿。
- 银刀: 比喻鱼钩或工具。
- 噍类: 指鱼虾等水中生物。
典故解析:
- 塞上将军: 可能指的是古代边境的将领,象征勇猛与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常体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方岳对渔民生活的细致观察,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渔夫艰辛生活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观渔》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渔猎场景,展现了渔夫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渔夫在自然环境中的辛劳与智慧。开篇的“林光漏日烟霏湿”,带出了一种清新的气息,仿佛使读者置身于春日的河畔。鸬鹚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象征着渔夫的渔猎方式。
在整首诗中,方岳通过对渔夫行动的细致刻画,表达了对渔夫生活的理解与敬重。渔夫在捕鱼过程中饱受艰辛,但他却依然乐观,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正是诗歌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最后一句“塞上将军那得尔”,则是对渔夫能力的赞美,显示出诗人对他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的深刻理解和热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林光漏日烟霏湿: 描写树林间阳光透漏的湿润气息。
- 鸬鹚簇立春沙碧: 鸬鹚栖息在春天清澈的沙滩上。
- 湘竿击水雪花飞: 渔竿在水面击打,水花四溅如雪。
- 鸬鹚没入春溪肥: 鸬鹚潜入丰饶的春溪中。
- 银刀拨刺争三窟: 渔夫用工具在鱼洞中争夺。
- 乌兔追亡健于鹘: 乌兔在水边逃跑,灵活性超过了鹰。
- 搜渊剔薮无噍类: 在水中搜寻,连鱼虾都没有。
- 余勇未厌心突兀: 心中虽有余力,却感到孤独。
- 十十五五斜阳边: 夕阳西下时分。
- 听呼名字方趋前: 听到呼唤才慢慢靠近。
- 吐鱼筠篮不下咽: 鱼在篮里难以下咽,寓意劳动的辛苦。
- 手捽琐碎劳尔还: 手抓琐碎的东西,艰辛的工作。
- 呜呼奇哉子渔子: 感叹渔夫的奇妙。
- 塞上将军那得尔: 表达对渔夫的赞美与敬意。
修辞手法:
- 比喻: “银刀”比喻渔具,表现渔夫的技艺。
- 拟人: 描述鸬鹚的活动,赋予其生命。
- 对仗: 全诗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渔民生活的深切关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渔夫的艰辛和乐观态度,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鸬鹚: 象征渔民的工具与生活方式。
- 春沙: 代表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
- 银刀: 渔具的象征,表现渔夫的力量。
- 斜阳: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方岳
- C. 杜甫
-
诗中“鸬鹚”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鱼
- B. 水鸟
- C. 昆虫
-
诗中提到的“塞上将军”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渔夫的勇敢
- B. 渔夫的智慧
- C. 渔夫的辛劳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歌子》 - 张志和
- 《江村即事》 - 王士祯
诗词对比:
- 方岳的《观渔》与张志和的《渔歌子》均描绘了渔民的生活,但方岳更侧重于对渔夫内心的描写,而张志和则更注重对渔村生活的整体描绘。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