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渡/系裙腰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3:57:24

主人宴客玉楼西。

风飘雪、忽雰霏。

唐昌花蕊渐平枝。

浮光里,寒声聚,队禽栖。

惊晓日,喜春迟。

野桥时伴梅飞。

山明日远霁云披。

溪上月,堂下水,并春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草渡/系裙腰 其二
作者: 张先 〔宋代〕

主人宴客玉楼西。风飘雪忽雰霏。
唐昌花蕊渐平枝。浮光里,寒声聚,队禽栖。
惊晓日,喜春迟。野桥时伴梅飞。
山明日远霁云披。溪上月,堂下水,并春晖。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
在玉楼的西侧,主人正在宴请客人。风中飘扬着雪花,朦胧的雪景忽然间就覆盖了大地。唐昌的花蕊渐渐地低垂在枝头,浮动的光影中,寒冷的声音汇聚,鸟儿成群栖息在树上。惊醒了晨曦,喜悦春天的迟来。野桥旁有梅花随风飞舞。远处的山明亮而清晰,晴天的云朵披散开来。溪水映着月光,堂下的水也映照着春天的阳光。

注释:

  • 玉楼:指美丽的楼阁,通常用于宴请宾客的场所。
  • 雰霏:指细雨或雪花,模糊的样子。
  • 唐昌:一种花的名称,古人常用来代表春天的花卉。
  • 寒声聚:指寒冷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可能是风声、鸟鸣等。
  • 梅飞:梅花在风中轻轻摇曳的样子。
  • 霁云披:霁,晴天;披,展开,形容云彩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字公权,号云间,宋代著名词人,出身于士族家庭。他在词风上受到唐代词人的影响,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作品多表现出清新优雅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宴会上写成,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对春天的期待。春天迟来的情景与宴会的欢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宴请为引子,描绘了春天的初到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喜悦。在描写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人情融为一体,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开篇的“主人宴客玉楼西”引入了宴会的氛围,随后“风飘雪忽雰霏”则将气候变化与宴会的欢乐形成对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唐昌花蕊渐平枝”一句,既描绘了春花盛开的美丽,又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而“浮光里,寒声聚,队禽栖”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喜爱,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主人宴客玉楼西:描绘了一个宴请的场景,主人在华丽的楼阁中招待客人。
  2. 风飘雪忽雰霏:营造出一种轻盈、朦胧的氛围,突出了天气的变化。
  3. 唐昌花蕊渐平枝:花蕊开始低垂,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4. 浮光里,寒声聚,队禽栖:生动描绘了自然界的动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知。
  5. 惊晓日,喜春迟:晨曦带来了惊喜,尽管春天来得晚,但仍充满期待。
  6. 野桥时伴梅飞:梅花在风中飞舞,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
  7. 山明日远霁云披:晴朗的山峦与清晰的云彩,传达了一种宁静与美好。
  8. 溪上月,堂下水,并春晖:溪水与水中的春日光辉交相辉映,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风飘雪”比喻春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感觉。
  • 拟人:如“寒声聚”,给自然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春天的期待,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温暖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玉楼:象征着高雅、华丽的生活。
  2. 风雪: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脆弱。
  3. 花蕊:代表生命与美的短暂。
  4.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主人宴客玉楼西”提到的“玉楼”指什么? A. 低矮的房屋
    B. 华丽的楼阁
    C. 空旷的广场

  2. “风飘雪忽雰霏”中“雰霏”指的是什么? A. 朦胧的光
    B. 雪花或细雨
    C. 舞动的花瓣

  3. 诗中描绘的春天给人什么感觉? A. 失落
    B. 期待与喜悦
    C. 无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张先的这首诗在意象上更加细腻,情感上则表现出对春天的强烈期待。李清照的作品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一种柔美的哀愁。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代表了宋代词坛不同的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先的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