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用魏承班体》

时间: 2025-05-20 01:11:59

几番风,连夜雨。

独宿空斋无意绪。

寻典籍,勘丹黄,此时聊对前贤语。

铜炉袅袅喷香雾。

渐觉更深寒似缕。

萧然欹坐暗凝思,一声鶗鴂春先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番风,连夜雨。独宿空斋无意绪。
寻典籍,勘丹黄,此时聊对前贤语。
铜炉袅袅喷香雾。渐觉更深寒似缕。
萧然欹坐暗凝思,一声鶗鴂春先去。

白话文翻译:

几次的风雨交加,我独自一人宿在空荡荡的书斋,心中毫无情绪。
翻阅典籍,考究丹青,这时我只能与前贤的言论聊作对话。
铜炉中袅袅升起香雾,渐渐感到更深的寒意如丝缕般缠绕。
我默默坐着,思绪凝重,忽听一声黄莺鸣叫,春天已然离去。

注释:

  • 几番风:指多次的风。
  • 连夜雨:指连续的夜雨。
  • 独宿空斋:独自住在空荡的书房。
  • 无意绪:没有心情、情绪。
  • 寻典籍:查阅经典书籍。
  • 勘丹黄:考究丹青(画作)。
  • 铜炉袅袅喷香雾:铜制香炉中香气袅袅升腾。
  • 寒似缕:寒意如丝缕般细腻。
  • 萧然:形容心境冷清。
  • 欹坐:倾斜着坐。
  • 暗凝思:在暗处沉思。
  • 鶗鴂:黄莺,一种春天鸣叫的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在书斋中,外有风雨,内心感受到孤独与思索。反映了诗人在自然界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木兰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孤独夜晚的内心世界。开篇以“几番风,连夜雨”交代了外部环境的恶劣,而“独宿空斋无意绪”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他试图通过翻阅典籍来寻求心灵的寄托,但最终也只能与前人的思想进行对话,这种无力感令人深思。

“铜炉袅袅喷香雾” 的描写充满了生活的细节,香气缭绕在空旷的书斋中,既有一种温暖的气息,也让人感受到寒冷的“渐觉更深寒似缕”。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一句“一声鶗鴂春先去”,则是对春天的感怀,黄莺的鸣叫代表了春天的到来,但在诗人的眼中,春天却似乎已经离去,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几番风,连夜雨:描写恶劣的天气,营造孤独的氛围。
  2. 独宿空斋无意绪: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3. 寻典籍,勘丹黄:寻找精神寄托,试图从经典中获得启发。
  4. 此时聊对前贤语:只能与古人的思想进行交流。
  5. 铜炉袅袅喷香雾:描绘生活的细节,香气缭绕。
  6. 渐觉更深寒似缕:寒意丝丝入扣,暗示内心的孤冷。
  7. 萧然欹坐暗凝思:孤独的沉思,心境冷清。
  8. 一声鶗鴂春先去:春天的黄莺鸣叫,象征生命的流逝。

修辞手法:

  • 对比:外部的风雨与内心的孤寂形成对比。
  • 拟人:香雾的袅袅升起,给人以生动的感觉。
  • 比喻:寒意如缕,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寒冷。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与雨:象征外部世界的变化与动荡。
  • 空斋:代表孤独与内心的空虚。
  • 典籍:象征智慧与知识的追求。
  • 香雾:代表生活的细腻与温暖。
  • 寒意:象征内心的孤冷。
  • 鶗鴂:春天的象征,暗示生命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气状况是什么? A. 晴天
    B. 风雨交加
    C. 雪天
    D. 晴朗

  2. 诗人试图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内心的寄托? A. 旅行
    B. 翻阅典籍
    C. 聆听音乐
    D. 寻找朋友

  3. “一声鶗鴂春先去”中的“鶗鴂”指的是什么? A. 麻雀
    B. 黄莺
    C. 燕子
    D. 百灵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木兰花》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孤独与思索,但汪东的作品更强调内心的寒意,而李白则在怀古中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汇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古代文学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