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蛙方君作八老诗效颦各赋一首内三题余四十》
时间: 2025-02-04 13:42: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向来岁月雪萤边,
老去生涯井臼前。
举孝廉科非复古,
给灵寿杖定何年。
空蟠万卷终无用,
专巧三场恐未然。
犹记儿时闻绪论,
白头不敢负师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感叹自己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老去,曾经的青春和理想随着时间消逝,仿佛只剩下井边的日常生活。虽然曾经有志于通过孝廉的科举考试走向仕途,但如今已无法再追求古代人的理想。读书的积累似乎也没有多大用处,尤其在现实中拼搏的三场斗争中,成功的希望并不大。尽管如此,作者仍然怀念孩提时代听到的教诲,心中对老师的教导始终不敢忘怀。
注释
- 岁月:时间的流逝。
- 雪萤:指雪白的萤火虫,象征着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 孝廉:古代科举中的一种,代表着仁孝的品德。
- 灵寿杖:长寿的象征,表达人生的期待。
- 蟠万卷:指读书学习,包含了大量的书籍。
- 绪论:开篇的讨论或讲述,指的是早期的教导和思考。
典故解析
- 孝廉科:古代中国的一种科举考试,强调孝道和廉洁的品德,是进入仕途的重要方式。
- 井臼:象征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平凡,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白云道人,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受到当时文人推崇。刘克庄的作品通常反映了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对社会的思考,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时代背景是南宋末年,国势日衰,社会动荡。诗人在反思自身经历时,感受到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与反思。在岁月的流逝中,诗人感受到自己从曾经的理想走向了平凡的生活,内心充满了无奈与惆怅。诗中透出对年少时光的怀念与对理想的追求,尤其是在面对现实的煎熬时,显得愈加沉重。
通过“举孝廉科非复古”一句,诗人传达了对古人理想的向往,但同时又意识到时代变迁使得这些追求变得无望。接下来“空蟠万卷终无用”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读书的无奈与失落,似乎在告诫我们,书本知识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而最后两句则引发了深深的思考,尽管时光荏苒,白发苍苍,诗人依然不敢忘却从师受教的教诲。这种师生情谊与对知识的敬畏,构成了诗的情感核心,使整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向来岁月雪萤边:感慨时间的流逝,雪萤暗示短暂而美好的瞬间。
- 老去生涯井臼前:坐在井边,体现了生活的平凡与无奈。
- 举孝廉科非复古:叹息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无法再追求古人之理想。
- 给灵寿杖定何年:长寿的希望,隐含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
- 空蟠万卷终无用:尽管读了很多书,依然无力改变现实。
- 专巧三场恐未然:在现实的斗争中,成功的希望渺茫。
- 犹记儿时闻绪论:回忆起儿时的教诲,表达了对知识的珍视。
- 白头不敢负师传:面对老师的教诲,心中充满敬畏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岁月比作雪萤,传达出时间的短暂。
- 对仗:前后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多次提及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表达深刻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尽管知识渊博,却难以改变生存的现状,最终回归到对师长教诲的珍视,体现了对教育的尊重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萤:短暂、美好的时光。
- 井臼:日常生活的平凡与琐碎。
- 孝廉:理想与追求。
- 灵寿杖:长寿的愿望与未来的迷茫。
- 万卷:知识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刘克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孝廉科”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文人身份
b) 古代科举考试
c) 诗歌题材
d) 道德标准 -
诗人对自己读书的感受是: a) 充满希望
b) 无奈与失落
c) 自豪
d) 不屑
答案
- b) 宋代
- b) 古代科举考试
- b) 无奈与失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杜甫则更加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动荡。
参考资料
- 诗词选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