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时间: 2025-02-04 13:40:55

动地东风起。

画桥西、绕溪桑柘,漫山桃李。

寂寂墙阴苍苔径,犹印前回屐齿。

惊岁月、飙驰云驶。

太息攀翻长亭树,是先生、手种今如此。

君不乐,欲何俟。

傍人错会渊明意。

笑斯翁、皇皇汲汲,登山临水。

佳处径呼篮舆去,仿佛柴桑栗里。

从我者、门生儿子。

尝试平章先贤传,屈原醒、不似刘伶醉。

拼酩酊,卧花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动地东风起。画桥西绕溪桑柘,漫山桃李。
寂寂墙阴苍苔径,犹印前回屐齿。
惊岁月飙驰云驶。太息攀翻长亭树,
是先生手种今如此。君不乐,欲何俟。
傍人错会渊明意。笑斯翁皇皇汲汲,
登山临水。佳处径呼篮舆去,
仿佛柴桑栗里。从我者门生儿子。
尝试平章先贤传,屈原醒不似刘伶醉。
拼酩酊,卧花底。

白话文翻译:

春风动荡,吹拂着大地。画桥环绕着溪流,桑树与柘树交错,漫山遍野的桃花与李花竞相开放。
寂静的墙阴下,苍苔铺就的小径,依然印着我前几次的鞋痕。
岁月如风,飞逝而去。感叹着攀爬的长亭树,如今都是先生亲手种下的。
你不快乐,又想等待什么呢?
旁人误解了陶渊明的意图,笑那位老翁忙忙碌碌,
登山临水,景色美好,我直呼篮舆前往,
仿佛置身在柴桑的栗树下。
我这门生的儿子,尝试平撰先贤的传记,
屈原清醒却不如刘伶的醉态。
拼命酩酊,躺在花下。

注释:

  • 动地东风起:春风吹来,万物复苏。
  • 画桥:用来形容溪水边的桥,画得很美。
  • 漫山桃李:形容春天花开得十分繁盛。
  • 苍苔径:长满青苔的小路,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屐齿:鞋底的印记。
  • 渊明: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诗人。
  • 皇皇汲汲:形容人忙碌而急切的样子。
  • 柴桑:指陶渊明所居之地,象征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子静,号石头,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其作品深受传统文化影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又有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个人理想难以实现的背景下,诗人以自然景色寄托情感,反映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人生处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贺新郎》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融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开篇以“动地东风起”引入春天的气息,伴随着对美丽自然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与感慨。花开满山的景象,既是春天的美好,也是生命的短暂。

接着,诗中提到“岁月飙驰云驶”,隐喻了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令人感到惋惜。诗人通过“君不乐,欲何俟”的反问,表达了对他人情感的关切与疑惑,揭示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陶渊明与屈原,暗示了隐逸与饮酒的两种人生选择,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最后一句“拼酩酊,卧花底”,令人联想到放纵与洒脱,似乎在向世俗妥协的同时,又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在层次分明的结构中,融入了丰富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宋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动地东风起:描绘春风的到来,象征万物复苏。
    2. 画桥西绕溪桑柘,漫山桃李:画桥和桃李构建了美丽的春景。
    3. 寂寂墙阴苍苔径:描写墙阴处的宁静与岁月的痕迹。
    4. 犹印前回屐齿:强调时间流逝,仍留有过去的印记。
    5. 惊岁月飙驰云驶:感叹岁月如风,飞逝而去。
    6. 太息攀翻长亭树:感慨长亭树的成长反映出时间的流逝。
    7. 是先生手种今如此:强调自然与人的关系。
    8. 君不乐,欲何俟:对他人情感的关怀与疑惑。
    9. 傍人错会渊明意:揭示对他人理解的偏差。
    10. 笑斯翁皇皇汲汲:描写老翁忙碌的景象。
    11. 登山临水:表现对自然的向往。
    12. 佳处径呼篮舆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3. 仿佛柴桑栗里:暗示陶渊明隐逸的理想。
    14. 从我者门生儿子:强调传承与教育的主题。
    15. 尝试平章先贤传:表达对历史的反思。
    16. 屈原醒不似刘伶醉:比较两种人生选择。
    17. 拼酩酊,卧花底:展现放纵与洒脱的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自然景象,展现内心情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与生命。
    • 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生态度的反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呈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生命的豁达。

意象分析:

  • 春风:象征新的开始与生命的复苏。
  • 桃李:代表繁荣与美好,象征着青春与希望。
  • 苍苔: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长河。
  • 长亭树:代表陪伴与记忆,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屈原与刘伶:象征两种人生选择与生活态度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动地东风起”中,“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佳处径呼篮舆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向往 C. 失落
    答案:B

  3. “屈原醒不似刘伶醉”对比了哪两种人生选择?
    A. 忍耐与放纵 B. 追求与放弃 C. 清醒与迷醉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对历史的反思与自然的赞美。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贺新郎》和李白的《将进酒》:
    • 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但刘克庄更倾向于抒发对自然与时间的思考,而李白则更为豪放,表现对酒与人生的洒脱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刘克庄研究》

相关诗句

动地东风起。下一句是什么

画桥西、绕溪桑柘,漫山桃李。上一句是什么

画桥西、绕溪桑柘,漫山桃李。下一句是什么

寂寂墙阴苍苔径,犹印前回屐齿。上一句是什么

寂寂墙阴苍苔径,犹印前回屐齿。下一句是什么

惊岁月、飙驰云驶。上一句是什么

惊岁月、飙驰云驶。下一句是什么

太息攀翻长亭树,是先生、手种今如此。上一句是什么

太息攀翻长亭树,是先生、手种今如此。下一句是什么

君不乐,欲何俟。上一句是什么

君不乐,欲何俟。下一句是什么

傍人错会渊明意。上一句是什么

傍人错会渊明意。下一句是什么

笑斯翁、皇皇汲汲,登山临水。上一句是什么

笑斯翁、皇皇汲汲,登山临水。下一句是什么

佳处径呼篮舆去,仿佛柴桑栗里。上一句是什么

佳处径呼篮舆去,仿佛柴桑栗里。下一句是什么

从我者、门生儿子。上一句是什么

动地东风起。下一句是什么

画桥西、绕溪桑柘,上一句是什么

画桥西、绕溪桑柘,下一句是什么

漫山桃李。上一句是什么

漫山桃李。下一句是什么

寂寂墙阴苍苔径,上一句是什么

寂寂墙阴苍苔径,下一句是什么

犹印前回屐齿。上一句是什么

犹印前回屐齿。下一句是什么

惊岁月、飙驰云驶。上一句是什么

惊岁月、飙驰云驶。下一句是什么

太息攀翻长亭树,上一句是什么

太息攀翻长亭树,下一句是什么

是先生、手种今如此。上一句是什么

是先生、手种今如此。下一句是什么

君不乐,上一句是什么

君不乐,下一句是什么

欲何俟。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