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困二绝
范成大 〔宋代〕
诺惺庵里呼春困,
特地回头著耳听。
若解昏昏安稳睡,
主翁方始是惺惺。
白话文翻译:
在诺惺庵里呼唤春天的困倦,
特意回头仔细聆听。
如果能在这昏昏欲睡中安稳入睡,
那主人正是最清醒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诺惺庵:指的是一个安静的地方,可能是诗人自己所居住的地方。
- 春困:春天的困倦,指春季到来时,天气变暖,人容易感到昏昏欲睡。
- 回头著耳听:特意回过头来仔细听,强调了对外界声音的关注。
- 昏昏:形容昏沉,迷糊的状态。
- 安稳:安静而稳定,形容入睡的状态。
- 主翁:指主人,诗中可能是隐喻某种智慧或觉悟的人。
典故解析:
- 春困:春季时节常常让人感到懒惰和困倦,这在古诗中常被提及,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惬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澹庐,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常表现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春困二绝》创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通过对春困的描写,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感受以及内心的惬意与思考。
诗歌鉴赏:
《春困二绝》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春天的迷醉与懒惰。诗人以“诺惺庵”作为背景,暗示了一个清幽的环境,适合春天的慵懒气氛。诗中“呼春困”体现了人们在春天里常有的困倦感,仿佛春的暖阳让人不自觉地想要打盹。
接着,诗人“特地回头著耳听”,表现出一种对春天的细腻关注。即使在困倦的状态下,诗人依然在倾听外界的声音,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敏锐感知。这种矛盾的状态恰恰揭示了春天的双重性:既有让人沉迷的慵懒,也有值得关注的生机。
最后,诗句“若解昏昏安稳睡,主翁方始是惺惺”更是引发了思考。诗人似乎在暗示,能够在春困中安稳入睡的人,反而是在智慧上最为清醒的。这种反向思维让人深思,或许在忙碌和追求中,享受片刻的安宁与沉静,才是真正的觉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诺惺庵里呼春困:在安静的庵堂中,感受到春天的困意,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特地回头著耳听:特意转过头来,仔细倾听,显示出对周围环境的留意。
- 若解昏昏安稳睡:如果能够在这种困倦中安然入睡,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享受。
- 主翁方始是惺惺:暗示真正的智慧和觉悟在于能享受短暂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对称美,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思考。
- 拟人:将“春困”赋予生命,体现了春天的特点。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自然状态的感悟,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在喧嚣中寻找内心宁静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困:象征着春天的慵懒,代表自然的生机与人们的惰性。
- 诺惺庵:代表一个安静的空间,象征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困二绝》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范成大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春困”主要指什么?
A. 春天的美景
B. 春天的困倦
C. 春天的繁忙 -
“若解昏昏安稳睡”的意思是什么?
A. 能够清醒
B. 能够安静入睡
C. 能够享受喧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春天的生机,但更加侧重于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与《春困二绝》一样,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更注重秋天的宁静与深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楚辞》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