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新正书怀十首》

时间: 2025-01-27 04:43:46

俗情如絮已泥沾,因病偷闲意属厌。

鹏鷃相安无可笑,熊鱼自古不容兼。

灰藏榾柮多时暖,雪压蔓菁满意甜。

温饱闭门吾事办,异时书判指如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丙午新正书怀十首
——范成大

俗情如絮已泥沾,因病偷闲意属厌。
鹏鷃相安无可笑,熊鱼自古不容兼。
灰藏榾柮多时暖,雪压蔓菁满意甜。
温饱闭门吾事办,异时书判指如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新年的时候对俗世情感的厌倦,以及因病而闲居的无奈。诗人感叹,像鹏鸟和鷃鸟这样的高飞之物,彼此相安,却没有什么可笑的,正如熊和鱼自古以来就不能兼得。生活的琐事和烦恼让人心累,但在寒冷的雪压之下,蔓菁却长得很好,令人满意。尽管我闭门不出,但温饱的问题已经解决,无法再做更多的事情,就像书判的结果,指向的方向如同签文一般。

注释:

字词注释

  • 俗情:世俗的情感。
  • 泥沾:指被世俗的事情所困扰。
  • 鹏鷃:鹏鸟与鷃鸟,象征不同的生活态度。
  • 熊鱼:熊与鱼,指代两者之间不能兼得的关系。
  • 灰藏榾柮:灰土掩埋的木柴,指温暖的生活。
  • 蔓菁:一种根茎类的蔬菜。
  • 书判:指书信的内容或结果。

典故解析

  • “鹏鷃相安”:取自《庄子》,象征着追求高远与平淡生活的对比。
  • “熊鱼自古不容兼”:比喻生活中难以两全其美的情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复,号石湖,南宋诗人、词人和书法家,擅长山水田园诗。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丙午年正月,正值新年之际,诗人在病中思考世间的纷扰与自身的处境,反映了古人对新年的感悟与期待,同时也表现了对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古典的五言绝句,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通过“俗情如絮,已泥沾”开篇,诗人表达了对世俗情感的厌倦与无奈,似乎被世俗的琐碎所束缚。这里的“泥沾”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隐喻,也暗示了精神上的沉重。

“鹏鷃相安无可笑”一句,使用了鹏与鷃的对比,象征着追求理想与平淡生活的差异。鹏鸟代表了高远的志向,而鷃鸟则象征着安逸的生活。诗人在此表明自己对高飞理想的向往,同时又无奈于现实的局限。

后两句“温饱闭门吾事办,异时书判指如签”则含有一种淡淡的哲理。尽管生活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但诗人对更多事情的无能为力似乎让他感到失落。书判的比喻,生动地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捉摸和生活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在新年之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深厚的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俗情如絮已泥沾:世俗的情感如同絮状的东西,已经沾染了泥土,暗示被世俗困扰。
  • 因病偷闲意属厌:因病而闲居,对这种状态感到厌烦。
  • 鹏鷃相安无可笑:鹏鸟与鷃鸟相安无事,似乎没有什么可嘲笑的。
  • 熊鱼自古不容兼:熊与鱼古往今来就无法兼得,反映生活的两难。
  • 灰藏榾柮多时暖:取暖的木柴被灰土掩埋,象征着日常生活的温暖。
  • 雪压蔓菁满意甜:在寒冷的雪压之下,蔓菁生长得很好,令人满意。
  • 温饱闭门吾事办:生活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闭门不出。
  • 异时书判指如签:不同的时刻,命运的书信结果如同签文一般难以预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世俗情感比作泥沾的絮,生动形象。
  • 对仗:如“鹏鷃”“熊鱼”对比,形成鲜明的节奏感。
  • 象征:鹏鸟与鷃鸟象征理想与现实的不同选择。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生活的无奈与追求,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鹏鸟:象征理想与追求。
  • 鷃鸟:象征安逸与平凡。
  • 熊与鱼:代表无法兼得的两难选择。
  • 蔓菁:象征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鹏鷃相安”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B. 生活的快乐
    C. 对自然的赞美

  2.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而感到厌倦? A. 世俗情感的困扰
    B. 生活的贫困
    C. 对朋友的失望

  3. “熊鱼自古不容兼”意指: A. 生活的选择往往很难两全
    B. 生活中的快乐
    C. 自然界的和谐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丙午新正书怀》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然而范成大更侧重于对现实的无奈与哲思,而陆游则更多体现了对家国情怀的牵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