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登乐》
时间: 2025-02-04 15:38: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登乐
作者:范成大 〔宋代〕
路辅横塘,风卷地水肥帆饱。
眼双明旷怀浩渺。
问菟裘无恙否,天教重到。
木落雾收,故山更好。
过溪门休荡桨,恐惊鱼鸟。
算年来识翁者少。
喜山林踪迹在,何曾如扫。
归鬓任霜,醉红未老。
白话文翻译:
在横塘的路边,风卷起水面,帆船满载而归。
眼前的景象开阔,心中感到无比辽阔。
我问那位老朋友,你的身体好吗?
天意让我再次回到这里。
树叶纷纷落下,雾气渐渐消散,故乡的景色更显美好。
经过溪门时,不要划动船桨,怕惊扰了水中的鱼鸟。
算来这些年,认识我的人少之又少。
我喜爱这山林的踪迹,何曾像现在这样清晰。
让白发随意生长,醉眼看红花依旧未老。
注释:
字词注释:
- 路辅:指的是横塘旁边的道路。
- 菟裘:指的是一种衣服,常用来形容朋友,问候其安好。
- 木落:树叶落下,象征秋冬季节,时间流逝。
- 溪门:溪流的出入口。
- 翁:指年长的朋友或长辈。
- 醉红:形容醉酒时看花的状态,暗示心境愉悦。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天教重到”,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强调了人与故土的情感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希文,号云溪,南宋时期的杰出诗人。生于江苏,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故乡时,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和对老友的问候,深刻反映了农村的自然风光与人情。
诗歌鉴赏:
《三登乐》是一首充满乡愁与自然美的诗。诗人通过描写横塘的美丽景色,展现了他心中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开篇的“路辅横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风卷水面的壮丽景象。接着,诗人用“眼双明旷怀浩渺”表达了无尽的思绪与开阔的心境,似乎在回忆往昔。问候老友的情景,展现了古人深厚的人际关系与对友谊的珍视。
“木落雾收,故山更好”一句,描绘了秋冬季节的自然美,充满了对故乡的赞美。诗人对“溪门”的细致描写,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态的保护意识。最后几句,诗人感慨时光流逝,虽白发渐生,但内心依然年轻,表现出一种淡淡的自嘲与乐观。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细腻,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路辅横塘,风卷地水肥帆饱。”
描述了横塘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船只在风的推动下满载而归的情景。 - “眼双明旷怀浩渺。”
眼前的景色开阔,心中感到无比辽阔,表达了诗人心灵的自由与开阔。 - “问菟裘无恙否,天教重到。”
关心朋友的身体状况,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情谊。 - “木落雾收,故山更好。”
秋冬季节的自然美,故乡的景色在诗人心中愈显美好。 - “过溪门休荡桨,恐惊鱼鸟。”
经过溪门时,要小心不要划动桨,避免惊扰水中的生物,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 - “算年来识翁者少。”
经过岁月的洗礼,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少,感慨时光流逝。 - “喜山林踪迹在,何曾如扫。”
诗人对山林的喜爱,感叹自然的美好依旧如昔。 - “归鬓任霜,醉红未老。”
尽管头发已白,但内心依然年轻,表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拟人:通过“惊鱼鸟”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传递出一种乐观而不失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横塘:象征着故乡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 菟裘:象征着友谊与关怀。
- 木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溪门:象征着人与自然的交融与和谐。
- 白发:象征着岁月的积累与人生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路辅横塘”中的“路辅”指的是:
A. 道路旁边
B. 河流
C. 山脉
D. 田地 -
诗中提到的“菟裘”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种衣服
C. 一种食物
D. 一种乐器 -
“木落雾收”表达的意象主要是:
A. 春天的来临
B. 秋冬的到来
C. 夏日的炽热
D. 雨季的来临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描绘自然与人情的结合。
诗词对比:
- 范成大 vs. 王维:两位诗人均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范成大的作品更侧重对故乡的回忆与情感,而王维则更注重对自然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范成大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加深对范成大及其作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