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儿瀹以诗四首道各意因两用其韵》

时间: 2025-01-27 03:50:03

角利蛮与触,幻世慈若巴。

当知靠里业,自有书满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角利蛮与触,幻世慈若巴。
当知靠里业,自有书满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即使在蛮荒之地,也能找到依靠;在这个幻灭的世界中,若能施以慈爱,就如同巴国的美德一样。要知道,靠近内心的事业,终会让家中充满书香。

注释

字词注释:

  1. 角利:指角落或边际,可能暗示蛮荒或边疆之地。
  2. 蛮与触:指蛮族和触犯,意指生活在边缘的生存状态。
  3. 幻世:幻觉的世界,象征虚幻或不真实的境界。
  4. :慈爱、仁慈的态度。
  5. :古代巴国,位于今四川一带,以礼义著称。
  6. 靠里业:指内心的事业或追求。
  7. 书满家:形容书籍充盈于家,象征学识和文化的丰富。

典故解析:

  • 巴国:巴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以礼义著称,诗中提到巴国是为了强调仁爱的价值观。
  • 书满家:象征着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传承,反映了儒家文化中重视读书和学问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字子升,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体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与思考,作品风格多元,兼具哲理与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比边缘生活与内心追求,表达出对人性与文化的深思,展现出一种超越浮华的内心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哲思,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与人性的思考。开头提及“角利蛮与触”,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边缘的孤独与无奈,仿佛在诉说着在社会边缘挣扎的人的心声。而“幻世慈若巴”则展现了诗人对人性中慈爱的呼唤,强调在这个充满虚幻与冷漠的世界中,仁爱是人们应有的品质。

在后半句中,“靠里业”与“书满家”的对照,揭示了内心的追求与外在的丰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内心事业的强调,诗人指出真正的充实并非来源于物质,而是来自于精神和文化的滋养。整首诗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不忘追求内心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角利蛮与触:诗人开篇描绘出一种生活在边缘的状态,可能暗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 幻世慈若巴:在虚幻的世界中,诗人提倡仁爱,巴国的美德被用作标准,强调人际关系中的温情与关怀。
  • 当知靠里业:内心的事业才是支撑人的根本,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 自有书满家:最终的目标是让家庭充满知识与文化,象征着教育与智慧的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幻世”比喻现实的虚幻,强调人们应当追求真实的内心。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字数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追求与文化的积累。诗人通过对边缘生活与仁爱的思考,传达了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坚持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角利:象征边缘、孤独。
  2. 幻世:虚幻、不真实的现实。
  3. :人性中的温暖与关怀。
  4. :道德、仁爱的象征。
  5. :知识、文化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角利蛮与触”中的“蛮”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民族?

    • A. 中原
    • B. 边疆
    • C. 海外
    • D. 南方
  2. 诗中提到的“巴”国以什么著称?

    • A. 富裕
    • B. 礼义
    • C. 战斗
    • D. 文学
  3. 诗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物质财富
    • B. 强调内心的事业与文化积累
    • C. 逃避现实
    • D. 追求名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杜甫和白居易的作品,杜甫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展现对苦难的同情,而白居易则更注重生活的细腻与人情的温暖。两位诗人虽风格不同,却同样关注人性的光辉与社会的阴暗面。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
  2. 《古代诗词鉴赏》
  3.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