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春 再题秋棠图,即为棠隐述意》

时间: 2025-01-26 01:42:56

含情脉脉常凝睇。

银烛畔、残妆慵理。

憔悴可怜侬,挥手休提起。

墙阴一带伤心地。

花落去、坠欢难记。

秋雨又秋风,谙尽愁滋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含情脉脉常凝睇。
银烛畔残妆慵理。
憔悴可怜侬,挥手休提起。
墙阴一带伤心地。
花落去坠欢难记。
秋雨又秋风,谙尽愁滋味。

白话文翻译

常常含情脉脉地凝视着。
在银烛旁,残妆懒得再整理。
我憔悴得可怜,挥手不想再提起。
墙阴处是一片伤心的地方。
花已凋落,快乐的记忆难以寻觅。
秋雨又秋风,已彻底领会了愁苦的滋味。

注释

  • 含情脉脉:形容目光中流露出深情款款的样子。
  • 银烛:指银色的蜡烛,常用来营造温馨的氛围。
  • 残妆:指未完全整理好的妆容。
  • 憔悴可怜:形容因伤心或忧愁而显得憔悴可怜。
  • 挥手休提起:表示不想再提及某事,带有放下的意味。
  • 伤心地:指让人感到伤心的地方。
  • 花落去坠欢难记:形容花落后,再也找不到以往的欢乐。
  • 谙尽愁滋味:已经非常熟悉愁苦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燮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出身于士人家庭,曾任职于官场。其诗风细腻、情感真挚,擅长描绘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思考。高燮的作品多围绕离愁别绪,表现出细致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

创作背景

《海棠春 再题秋棠图》创作于高燮的晚年,时值秋季,他在一幅描绘秋天海棠的画作前,感受到自然界的凋零与心中的惆怅,因而写下此诗。诗中流露出对往日欢乐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情感脆弱的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海棠春 再题秋棠图》是一首充满浓郁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描写秋天的海棠花时,投射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开头两句“含情脉脉常凝睇,银烛畔残妆慵理”,描绘出一种温柔的情感,仿佛在倾诉一种难以言表的爱意。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逐渐转向忧伤,尤其是“憔悴可怜侬,挥手休提起”,表现出一种无奈和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传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失去的惋惜。尤其是“花落去坠欢难记”一句,深刻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们对快乐过往的难以捕捉,令人感同身受。最后两句“秋雨又秋风,谙尽愁滋味”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秋风秋雨的熟悉与无奈,既有自然的凋零,也有内心的愁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化了诗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含情脉脉常凝睇:表达了深情的目光,暗示诗人内心的情感涌动。
  • 银烛畔残妆慵理:在温馨的环境中,诗人因伤感而不愿修整妆容,反映出内心的疲惫与无奈。
  • 憔悴可怜侬,挥手休提起:表现出对自己憔悴状态的自怜,以及不愿再提及过去的决心。
  • 墙阴一带伤心地:墙角清幽,却是伤心的所在,暗示内心的孤独与苦涩。
  • 花落去坠欢难记:花落即象征美好的事物消逝,快乐的记忆也随之淡去,令人心痛。
  • 秋雨又秋风,谙尽愁滋味:通过秋雨和秋风,感受到了深刻的忧愁,表明对痛苦经历的深刻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墙阴一带伤心地”,通过景物的描写引出内心的感受。
  • 拟人:秋雨、秋风等自然元素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对称的句式使得情感表达更为精致和有力。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对爱情的追忆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表达了对失去的惋惜与对内心愁苦的深刻领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棠花:象征美好与短暂,代表着青春与爱情的易逝。
  • 秋雨秋风:象征着凋零与忧愁,传达出季节的变迁与内心的孤寂。
  • 银烛:营造出温馨的氛围,反衬出内心的悲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含情脉脉常凝睇”中的“含情”意指: A. 充满情感
    B. 目光冷漠
    C. 不屑一顾
    D. 忽视他人

  2. 诗中“墙阴一带伤心地”意在表达: A. 美好的回忆
    B. 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C. 幸福的瞬间
    D. 对未来的希望

  3. “秋雨又秋风,谙尽愁滋味”中“谙尽”的意思是: A. 了解
    B. 忘记
    C. 难以理解
    D. 感到困惑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高燮的《海棠春》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失去的伤感,但高燮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感情的内省,而李清照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渴望。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与意境却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高燮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李清照与她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