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题赵珊珊掩镜捧心小影》

时间: 2025-02-04 17:04:54

闲愁如许。

心小难藏贮。

幻出丝丝飞欲去。

又被眉峰锁住。

亭亭独立阶西。

此心试问谁知。

只有怀中明镜,照伊一点情痴。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清平乐 题赵珊珊掩镜捧心小影

作者: 钱念生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闲愁如许。心小难藏贮。幻出丝丝飞欲去。又被眉峰锁住。亭亭独立阶西。此心试问谁知。只有怀中明镜,照伊一点情痴。


白话文翻译:

闲愁如此之多,心中微小的情感难以隐藏。那一丝丝的思绪像飞虫一样想要离去,却又被她的眉峰紧紧锁住。她独自一人站在台阶西边,我想问她的心事又有谁能知晓?只有我怀中的明镜,照出她那一丝情痴。


注释:

  • 闲愁:无所事事的忧愁,指内心的烦恼。
  • 心小:形容心中情感细微而难以表达。
  • 幻出:形容思绪如幻影般浮现。
  • 眉峰:指眉毛的弯曲部分,形容美人的神情。
  • 亭亭:形容女子姿态优雅,独立而立。
  • 明镜:比喻心中明亮的情感,或是用来反射情感的工具。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女子情感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内心的苦恼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念生,清代诗人,字子安,号梦觉,擅长词曲,风格细腻,常以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为题材,作品多描写女性情感与美丽。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赵珊珊的描绘,抒发了对情感细腻的观察和对女性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清平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内心的愁苦与美丽,展现了诗人对女性情感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闲愁如许”,直接引入了情感的主题,表达了一种无所事事的愁苦。随着诗句的推进,“心小难藏贮”则展现了内心深处细腻的情感,既有对爱情的渴望,又有对现实的无奈。飞舞的思绪在“幻出丝丝飞欲去”中被形象化,展示了内心复杂的情感。

在“又被眉峰锁住”一句中,诗人用“眉峰”来形容女子的神情,既是对其美的描绘,也是对她内心深处情感的束缚,令人感到无可奈何。紧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台阶,表达了对女子独立姿态的赞美,体现出一种孤独与优雅并存的情感。

最后一句“只有怀中明镜,照伊一点情痴”,更是点明了全诗的核心,明镜不仅是内心情感的反映,也是诗人与女子之间情感的唯一见证。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深刻地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与女性的美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闲愁如许:表达内心的愁苦情绪是如此之多。
  2. 心小难藏贮:细腻的情感难以隐藏,心中充满愁苦。
  3. 幻出丝丝飞欲去:思绪如幻影般浮现,似乎想要逃离。
  4. 又被眉峰锁住:被女子的神情所束缚,无法逃离。
  5. 亭亭独立阶西:女子优雅独立,站在西边的台阶上。
  6. 此心试问谁知:想问她的心事,然而无人知晓。
  7. 只有怀中明镜:只有心中的明镜能反映她的情感。
  8. 照伊一点情痴:明镜照出她那一丝情感的痴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情感比喻成“明镜”,反映内心情感。
  • 拟人:将思绪拟人化,描绘其飞舞的状态。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绘,探讨了爱的渴望与孤独的心境,表达了对美的赞美与对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闲愁:象征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 明镜:象征真实的情感与内心的反映。
  • 眉峰:象征美丽与情感的凝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闲愁如许”中的“闲愁”指的是什么?

    • A) 快乐
    • B) 无所事事的忧愁
    • C) 忧伤的思念
    • D) 轻松的心情
  2. 诗中“明镜”象征什么?

    • A) 外貌
    • B) 内心情感的反映
    • C) 生活的现实
    • D) 友情的象征
  3. “此心试问谁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与无奈
    • C) 愤怒
    • D) 安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声声慢·寻寻觅觅》 — 李清照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清平乐》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均描绘了女性的情感世界,前者侧重于内心的愁苦,后者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爱情的追寻。两者都以细腻的笔触探讨了女性内心深处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孤独与美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精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清照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