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其三 题嘉定章小琴女史《拜月图》》

时间: 2025-02-04 15:40:12

拜新月,新月媚于人。

团扇恩情知在后,远山眉样不须皱。

稽首问前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其三 题嘉定章小琴女史《拜月图》
作者: 黄钧宰 〔清代〕

拜新月,新月媚于人。
团扇恩情知在后,
远山眉样不须皱。
稽首问前身。

白话文翻译:

在新月之下,月亮对人们显得格外妩媚;
团扇上流露出的深情,似乎在暗示着过往的恩情;
远山的眉头无需皱起,
我恭敬地询问前世的缘分。

注释:

字词注释:

  • 拜新月:对新月的礼拜,表示对新月的崇敬和赞美。
  • 媚于人:形容新月的柔美迷人,引人喜爱。
  • 团扇:一种圆形扇子,常用来扇风,也象征着温婉的女性情感。
  • 眉样:眉头的样子,这里指远山的轮廓。
  • 稽首:恭敬地低头行礼,表示尊敬。

典故解析:

  • 拜月:古代文人常常在月圆之夜吟咏,表达对月亮的敬仰与思念。
  • 前身:指前世的缘分,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因果关系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钧宰(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婉约细腻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风俗,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对月亮的崇拜与对爱情的思考盛行。诗中所描绘的“拜月图”与团扇,传达了诗人与女性之间的情感交流。

诗歌鉴赏:

黄钧宰的《望江南 其三》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词作,展现了对月亮和爱情的细腻描绘。开篇的“拜新月”便为全诗设定了一个赞美与崇拜的基调,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新月的“媚于人”,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

接下来的“团扇恩情知在后”则通过团扇引出对过往情感的怀念,团扇作为温婉女性的象征,暗示了女史与作者之间潜在的情感联系,使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远山的“眉样不须皱”则表达了一种淡然与从容,仿佛在说,无需为过去的情感而烦恼,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最后一句“稽首问前身”则将情感推向高潮,仿佛在追问前世的因缘,体现了对命运的思考与探索。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月亮和情感的深刻理解,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与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拜新月,新月媚于人。

    • 诗人以崇敬的姿态向新月致敬,新月的柔美形象让人心生向往。
  2. 团扇恩情知在后,

    • 通过团扇这一意象,引入了深厚的情感,暗示过去的恩情。
  3. 远山眉样不须皱。

    • 远处的山峦不需因情感而愁眉苦脸,表达了一种淡泊的心态。
  4. 稽首问前身。

    • 诗人以恭敬的态度询问命运,表达对前世缘分的探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新月比作美丽的女子,增强了诗的情感表现。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如“新月媚于人”,使意象更加生动。
  • 对仗:如“拜新月,新月媚于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新月和团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前世缘分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清新而深刻的人生哲学,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月:象征新的开始、希望与美好。
  • 团扇:代表女性的温柔与情感,暗示对爱的追忆。
  • 远山:象征着遥远的过去与不可触及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新月媚于人”是指什么?
    A. 新月的美丽
    B. 人对月的情感
    C. 对爱情的向往
    D. 以上皆是

  2. “团扇”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女性的温柔
    B. 友情
    C. 自然
    D. 战斗

  3. “稽首问前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前世缘分的思考
    C. 对自然的敬仰
    D. 对亲情的怀念

答案: 1.D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月夜》

诗词对比: 对比黄钧宰的《望江南》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月亮的崇敬与对情感的思考,但黄钧宰更侧重于对生命与缘分的哲学探讨,而李清照则更多描绘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脆弱。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世界与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传》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诗词大辞典》
  • 《月亮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