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公赴召命道过延平,郡宴有歌妓,追诵旧事,即席赋此。)》

时间: 2025-01-08 19:40:45

寒透小窗纱,漏断人初醒。

翡翠屏间拾落钗,背立残釭影。

欲去更踟蹰,离恨终难整。

陇首流泉不忍闻,月落双溪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透小窗纱,漏断人初醒。翡翠屏间拾落钗,背立残釭影。欲去更踟蹰,离恨终难整。陇首流泉不忍闻,月落双溪冷。

白话文翻译:

寒冷透过了小窗纱,漏声中断人刚刚醒来。在翡翠屏风间拾起掉落的钗子,背对着残余的灯影。想要离开却又犹豫不决,离别的恨意始终难以平复。山头的流水声不忍心听,月亮落下,双溪的水变得冰冷。

注释:

  • 寒透:寒冷透入。
  • 漏断:古代计时器漏壶的水滴断,表示夜深。
  • 翡翠屏:装饰有翡翠的屏风。
  • 拾落钗:捡起掉落的钗子。
  • 残釭影:残余的灯影。
  • 踟蹰:犹豫不决。
  • 离恨:离别的恨意。
  • 陇首:山头。
  • 不忍闻:不忍心听。
  • 月落双溪冷:月亮落下,双溪的水变得冰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1089-1156),字师宪,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即为其代表作之一。该诗创作背景是在黄公度赴召命途中经过延平,参加郡宴时,听到歌妓追诵旧事,感慨之下即席赋此。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公度在赴召命途中经过延平,参加郡宴时,听到歌妓追诵旧事,感慨之下即席赋此。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感慨和对旧事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从梦中醒来,感受到离别的痛苦。诗中的“寒透小窗纱”和“漏断人初醒”描绘了夜晚的寒冷和寂静,而“翡翠屏间拾落钗,背立残釭影”则通过具体的动作和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后两句“欲去更踟蹰,离恨终难整”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犹豫和痛苦,而“陇首流泉不忍闻,月落双溪冷”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透小窗纱”:寒冷透过了小窗纱,描绘了夜晚的寒冷。
  • “漏断人初醒”:漏声中断,表示夜深,人刚刚醒来。
  • “翡翠屏间拾落钗”:在翡翠屏风间拾起掉落的钗子,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动作。
  • “背立残釭影”:背对着残余的灯影,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 “欲去更踟蹰”:想要离开却又犹豫不决,表达了诗人的犹豫和痛苦。
  • “离恨终难整”:离别的恨意始终难以平复,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 “陇首流泉不忍闻”:山头的流水声不忍心听,增强了诗的意境。
  • “月落双溪冷”:月亮落下,双溪的水变得冰冷,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寒透小窗纱”中的“寒透”比喻寒冷的强烈。
  • 拟人:“漏断人初醒”中的“漏断”拟人化,表示夜深。
  • 对仗:“欲去更踟蹰,离恨终难整”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感慨和对旧事的追忆。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具体的动作,诗人抒发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旧事的怀念。

意象分析:

  • “寒透小窗纱”:寒冷的意象,表达了夜晚的寒冷。
  • “漏断人初醒”:寂静的意象,表示夜深。
  • “翡翠屏间拾落钗”:具体的动作和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 “背立残釭影”:孤独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 “欲去更踟蹰”:犹豫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犹豫和痛苦。
  • “离恨终难整”:痛苦的意象,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 “陇首流泉不忍闻”:自然的意象,增强了诗的意境。
  • “月落双溪冷”:寒冷的意象,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漏断”指的是什么? A. 漏壶的水滴断 B. 漏壶的水滴不断 C. 漏壶的水滴慢 D. 漏壶的水滴快

  2. 诗中的“翡翠屏间拾落钗”描绘了什么? A. 诗人在翡翠屏风间拾起掉落的钗子 B. 诗人在翡翠屏风间放下钗子 C. 诗人在翡翠屏风间寻找钗子 D. 诗人在翡翠屏风间观察钗子

  3. 诗中的“欲去更踟蹰”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的犹豫和痛苦 B. 诗人的果断和快乐 C. 诗人的犹豫和快乐 D. 诗人的果断和痛苦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公度的其他诗作,如《梅山诗集》中的其他作品。
  • 其他宋代诗人的离别诗,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的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对比,两者都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但黄公度的诗更加细腻和具体,而苏轼的诗则更加豪放和抒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黄公度诗集》
  • 《宋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