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其三 高舍人斋即事,送武曾南还》
时间: 2025-01-11 14:57: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字令 其三 高舍人斋即事,送武曾南还
作者: 沈皞日 〔清代〕
满庭芍药,看瞻瓶注水芳樽开处。
人在小窗花影下,门外软尘吹絮。
鸥梦堪寻,莺声未老,肯负江南树。
明朝别路,更谁良夜同语。
一点雨点晶笼,杏梁斜挂,照见姗姗舞。
月转帘旌终不饮,只有茶星悬度。
试问蘋乡,柳阴短艇,楼傍红兰渡。
先生归也,吟笺题遍烟雨。
白话文翻译
庭院中满是芍药花,欣赏着瓶中盛开的芳香美酒。
人坐在小窗下,花影摇曳,门外轻风吹起了柳絮。
追寻海鸥的梦,黄莺的歌声依然婉转,怎能辜负了江南的树木?
明天要分别,谁又能共度这良夜,畅谈心语?
细雨如珠,点滴晶莹,杏花枝头斜挂,仿佛照见了曼妙的舞姿。
月光透过帘幕,依旧不饮酒,只有那星星在茶水中摇曳。
试问你我,蓬莱的水乡,柳树阴下的小船,楼旁的红兰渡口。
先生将归,吟咏的诗笺已遍布烟雨之中。
注释
- 芍药:一种花,象征美丽和爱情。
- 瞻瓶:盛酒的瓶子。
- 软尘:轻柔的尘土,指春风拂过时扬起的花絮。
- 鸥梦:指海鸥飞翔的梦境,象征自由和追求。
- 莺声:黄莺的鸣叫声,寓意春天的生机。
- 晶笼:雨滴像晶莹的珠子,形象生动。
- 茶星:形容茶水中的星光,寓意清幽的夜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皞日,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文以细腻、优雅著称,常常描绘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与不舍,融入了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体现了文人之间的友情与离别的哀愁。
诗歌鉴赏
《百字令 其三》是一首充满江南风情的送别诗,诗中描绘了一个生动而富有诗意的场景。开篇以“满庭芍药”引入,芍药的盛开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生命的绚烂,然而这美好却是短暂的,正如即将离开的友人。小窗下的影子与门外轻扬的柳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惆怅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无奈。
接着,诗人引入了梦境与歌声的意象,展现了对江南自然的热爱与眷恋。明日的别离,诗人更是感叹“更谁良夜同语”,表达了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珍视。雨点晶莹、杏花斜挂的描写,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情感,细腻而动人。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的交融,留给人深刻的思考与感动。诗人在吟诵间,似乎将这份情感化为永恒,成为了烟雨中的一抹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庭芍药,看瞻瓶注水芳樽开处:描绘庭院中盛开的芍药花,象征着美好与生机。
- 人在小窗花影下,门外软尘吹絮:诗人坐在小窗下,透过花影,感受到春风中的轻柔柳絮。
- 鸥梦堪寻,莺声未老,肯负江南树:追寻海鸥的梦,黄莺的歌声依然悦耳,表达对江南美景的不舍。
- 明朝别路,更谁良夜同语:明天将要分别,感慨良夜再难得。
- 一点雨点晶笼,杏梁斜挂,照见姗姗舞:细雨如珠,杏花斜挂,展现了优雅的舞姿。
- 月转帘旌终不饮,只有茶星悬度:月光洒下,诗人不饮酒,只有茶水中的星光闪烁。
- 试问蘋乡,柳阴短艇,楼傍红兰渡:对水乡的向往,描绘了柳阴下的小船与美丽的红兰渡口。
- 先生归也,吟笺题遍烟雨: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吟咏诗句已漫洒在烟雨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茶星”比喻茶水的清澈与星光的闪烁,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 拟人:如“莺声未老”,赋予黄莺以生命,突显春天的生机。
- 对仗:整首词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对江南美景的深切眷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反映了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芍药:象征美丽与爱情。
- 门外软尘:象征春天的温暖与柔和。
- 鸥梦:象征自由与追求。
- 莺声: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雨点晶笼:象征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 A. 玫瑰
- B. 芍药
- C. 桃花
- D. 兰花
-
“明朝别路”中的“别路”指什么?
- A. 分别的道路
- B. 旅行的路线
- C. 回家的路
- D. 朋友的去处
-
诗中描绘的雨点被形容为:
- A. 像雨滴
- B. 像珍珠
- C. 像晶莹的珠子
- D. 像星光
答案
- B. 芍药
- A. 分别的道路
- C. 像晶莹的珠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离骚》——屈原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加直白而深沉。
- 《离骚》: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表达,展现了更为复杂的心境与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