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浦莲近拍 赏荷同南耕纬云赋》

时间: 2025-01-11 16:43:03

空明云水浩淼,渚濑丛幽筱。

绿净谁能睡,琼奁启,帘漪悄。

啁唽腾翠鸟,菱潭窈。

红藕花开了,数枝袅。

莲娃极浦,罗裙争荡清晓。

盈盈翠榜,烟舸竞将红闹。

摘得荷房缥菂小。

月皎,兀波柔橹声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空明云水浩淼,渚濑丛幽筱。
绿净谁能睡,琼奁启,帘漪悄。
啁唽腾翠鸟,菱潭窈。
红藕花开了,数枝袅。
莲娃极浦,罗裙争荡清晓。
盈盈翠榜,烟舸竞将红闹。
摘得荷房缥菂小。
月皎,兀波柔橹声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荷塘景色,空旷的云水显得浩瀚无边,水边小洲的丛林幽静而美丽。清新的绿意让人不觉想要沉睡,轻轻地打开了琼楼的窗帘,水波轻轻荡漾,悄然无声。翠鸟在水潭边欢快地鸣叫,菱角的水面深邃而幽静。红莲花已经盛开,几枝摇曳着。荷花的少女在湖边,轻盈的裙子在晨曦中舞动。轻快的小船在烟雾缭绕中竞相划过,船上的人们在采摘洁白的荷花。皎洁的月光下,波浪轻柔,橹声渐渐远去。

注释:

  • 空明:形容天空明净,水面开阔。
  • 渚濑:指水边的小洲和水流。
  • 幽筱:指幽静的竹林。
  • 琼奁:指精致的窗帘,通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 啁唽:鸟鸣声。
  • 莲娃:指荷花的少女,形象化的描绘。
  • 盈盈翠榜:形容轻盈的绿船。
  • 缥菂:指轻薄的荷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00-1680),字季常,号玉山,浙江人,清代诗人。他是著名的词人,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隔浦莲近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复兴的时期。诗人在游览荷塘时,感受到自然的静谧和美好,故写此诗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迷人的荷塘早晨,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令人陶醉。开头的“空明云水浩淼”便建立了一个开阔的空间感,接着“渚濑丛幽筱”则引入了自然的幽静。诗中运用大量生动的意象,如“啁唽腾翠鸟”、“红藕花开了”,不仅展现了荷塘的生机,也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诗人通过描绘荷花与水鸟的和谐,表现了宁静、优雅的自然之美。

此外,诗中“盈盈翠榜,烟舸竞将红闹”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生动的场景,仿佛看到了晨曦下小船轻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诗人在“月皎,兀波柔橹声杳”的结尾,将整个场景带入了一个宁静的氛围中,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空明云水浩淼:描绘一种广阔的自然景象,天空明净,水面广阔。
  2. 渚濑丛幽筱:描绘水边小洲和竹林的宁静,增强了自然的幽静感。
  3. 绿净谁能睡:表达在这样干净的环境中,令人想要沉入梦中。
  4. 琼奁启,帘漪悄:轻轻开启窗帘,水波荡漾,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气氛。
  5. 啁唽腾翠鸟,菱潭窈:描绘翠鸟鸣叫,水面深邃,增添了生机。
  6. 红藕花开了,数枝袅:红莲盛开,表现了生命的绽放。
  7. 莲娃极浦,罗裙争荡清晓:荷花少女在晨曦中轻盈舞动,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8. 盈盈翠榜,烟舸竞将红闹:小船在烟雾中竞相划过,热闹的场景。
  9. 摘得荷房缥菂小:指在水中采摘荷花,增添了生活气息。
  10. 月皎,兀波柔橹声杳:最后以宁静的月光和远去的橹声结束,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荷花比作美丽的少女,赋予其生命。
  • 拟人:通过“啁唽腾翠鸟”赋予鸟类生命,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自然的热爱,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水:象征开阔与自由,表现自然之美。
  • 莲花:象征纯洁与优雅,表现生命的美好。
  • 翠鸟:象征活力与灵动,增添生机。
  • 烟舸:象征生活的忙碌与热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是什么自然景象? A. 雪山
    B. 荷塘
    C. 沙漠

  2. “盈盈翠榜”中“翠”字主要指什么? A. 荷花的颜色
    B. 船的颜色
    C. 水的颜色

  3.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A. 红藕花开了
    B. 月皎,兀波柔橹声杳
    C. 啁唽腾翠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陈维崧与李清照: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但陈维崧更侧重于描绘动静结合的景象,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