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源上人壁》

时间: 2025-02-04 15:24:43

丹枫黄槲壮秋容,诘曲僧房一径通。

塔似道人飞白笔,开窗还见倚晴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词名称: 书源上人壁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丹枫黄槲壮秋容,
诘曲僧房一径通。
塔似道人飞白笔,
开窗还见倚晴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寺庙的宁静。红枫和黄橡树在秋天显得格外壮观,蜿蜒的小路通往僧人的房间。塔楼像一位高人挥舞着白色的笔,打开窗户还能看到晴朗的天空。


注释:

  • 丹枫: 红色的枫树,象征秋天的色彩。
  • 黄槲: 黄橡树,秋天时叶子变黄,与红枫形成鲜明对比。
  • 诘曲: 蜿蜒曲折的样子,形容小路的曲折。
  • 僧房: 僧侣居住的房间。
  • : 通常指佛塔,象征着宗教与精神追求。
  • 道人: 这里指道教的高人。
  • 飞白笔: 比喻塔楼的形态,形似高人挥舞的笔,寓意书写与创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景色与隐士生活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僧道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可能是在一次游历中,诗人被秋天的景色和寺庙的宁静所吸引,表达了对自然与心灵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这首《书源上人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恬淡宁静的情感。首句“丹枫黄槲壮秋容”以生动的色彩勾勒出一幅秋天的画面,红枫与黄槲交相辉映,展现出秋季的壮丽景象;接着“诘曲僧房一径通”则引导读者走入了僧侣的居所,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此处的“塔似道人飞白笔”是一种巧妙的比喻,塔楼的形态与高人挥舞的白笔相似,暗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与创造力。最后一句“开窗还见倚晴空”则将视野从室内拓展至广阔的天空,象征着诗人心灵的开放与自由。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秋天的美丽,又有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想象。通过清新而细腻的描写,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秋风的拂面与佛教氛围的宁静,充满了哲思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丹枫黄槲壮秋容: 描绘了秋天的色彩,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
  2. 诘曲僧房一径通: 形象地构建出一条通往僧房的小路,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
  3. 塔似道人飞白笔: 通过比喻将塔楼与高人相联系,展现诗人对道教高人的崇敬。
  4. 开窗还见倚晴空: 暗示一种开阔的视野与心境,象征着自由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 “塔似道人飞白笔”将塔与高人相提并论,展现出画面感和想象力。
  • 对仗: 体现了诗的工整和韵律感,使得诗句更为和谐。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枫: 代表秋天的景色,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变化。
  • 黄槲: 代表成熟与丰收,反映自然的另一种美。
  • 僧房: 象征着宁静、隐居和内心的安宁。
  • : 代表着宗教信仰与追求精神境界的象征。
  • 晴空: 象征着自由、希望与开阔的心灵视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丹枫”是什么颜色的树?
    a) 绿色
    b) 红色
    c) 黄色

  2. “诘曲”在诗中形容了什么?
    a) 小路的平坦
    b) 小路的曲折
    c) 小路的宽广

  3. 诗中“塔似道人飞白笔”中的“飞白笔”指的是什么?
    a) 书法艺术
    b) 画家的画笔
    c) 高人的象征

答案:

  1. b) 红色
  2. b) 小路的曲折
  3. c) 高人的象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之道的《书源上人壁》与杜甫的《秋兴八首》,两者均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但王之道更侧重于宁静的隐士生活,而杜甫则表现出更多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不同的视角,两者都展现了对秋天的独特理解与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王之道诗集》

这些书籍提供了对古代诗词的深入分析与理解,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诗人的思想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