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魏定父早春十首》

时间: 2025-01-24 21:13:25

南禅相望无多地,深谢高轩日见过。

归去山林遂閒放,却寻农圃问谁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禅相望无多地,深谢高轩日见过。归去山林遂閒放,却寻农圃问谁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南禅山相望并没有多少土地,我深深感谢高轩的阳光照耀。归去后在山林中悠然自得,却去寻找农田,问那里的人们都在忙些什么。

注释:

  • 南禅:此处指南禅寺,位于浙江,是著名的禅宗寺庙。
  • 高轩:指高大的房屋或高处的建筑,象征着高尚的生活。
  • 归去:返回的意思,表示诗人希望回归自然。
  • 山林:自然环境,代表诗人的归隐生活。
  • 农圃:农田,代表农村的生活。

典故解析:

  • 南禅寺:南禅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寺庙之一,象征着宁静和修行的场所。
  • 高轩:古代文人常以高轩来比喻自己的雅致生活和与世无争的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早春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简单生活的愿望。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早春的宁静与美好。开篇“南禅相望无多地”,表现出诗人对南禅山的敬仰以及对自然的亲近。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阳光的感激,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的感悟。诗的后半部分,“归去山林遂閒放”,则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寻求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安详。最后一句“却寻农圃问谁何”,则引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不仅在自然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也对劳动者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尊重。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间百态的关注,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理想与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禅相望无多地:描绘南禅山的美景,表示对大自然的敬仰。
  2. 深谢高轩日见过:表达对阳光的感激,阳光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3. 归去山林遂閒放:回归山林,享受宁静的隐逸生活。
  4. 却寻农圃问谁何:在寻找农田的过程中,感受到与人、自然的联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阳光比作生命的象征,表达感激之情。
  • 对仗:诗中“归去”与“寻农圃”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者的尊重,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人性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禅山:象征着宁静、修行。
  • 高轩:代表高尚的生活与理想。
  • 山林:自然和隐逸的生活。
  • 农圃:劳动与乡土生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禅”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寺庙
    • B. 山脉
    • C. 河流
    • D. 城市
  2. 诗人感激的是什么?

    • A. 风
    • B. 雨
    • C. 阳光
    • D. 星星
  3. 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态度是?

    • A. 排斥
    • B. 向往
    • C. 不在乎
    • D. 忽视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表达了隐逸的情怀,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之道传记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