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影曈昽霁晓雰,
几声幽鸟隔窗闻。
谢安盍为苍生起,
休恋青山卧白云。
白话文翻译:
日影微微照耀着清晨的薄雾,
几声幽静的鸟鸣从窗外传来。
谢安何不为苍生而奋起呢?
不要再沉迷于青山与白云的安逸生活。
注释:
- 曈昽:形容日光微弱而柔和的样子。
- 霁晓:雨过天晴的清晨。
- 幽鸟:指鸣叫声细微、幽静的鸟。
- 谢安: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诗人,因其隐居生活而闻名。
- 苍生:指广大人民,通常指普通民众。
- 青山、白云: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典故解析:
谢安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以其高洁的品德和隐逸的生活著称。“谢安盍为苍生起”这一句,意在借用谢安的名声,呼唤更多人关注社会、为人民服务,而不是沉迷于个人的安逸之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字元道,号松寿,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思想深邃,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之道在松寿岩白云庵创作的,寄托了对友人郑顾道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思考。面对自然的美丽与人世的纷扰,诗人选择思考如何为社会贡献力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氛围。诗的开篇“日影曈昽霁晓雰”,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清晨的温柔与宁静。接着“几声幽鸟隔窗闻”,幽鸟的鸣叫声进一步增强了诗的静谧感,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境地。然而,诗人却在此时抛出一个严肃的问题:谢安为何不为苍生而奋起?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质问,更是对现实的一种呼唤。诗人在此立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醒人们不要沉迷于个人的小天地,而应关注更大的社会责任。
最后的“休恋青山卧白云”则是一个警示,青山白云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但是诗人却劝诫人们不要仅仅满足于这种安逸,应该有所追求和担当。在整个诗中,诗人以自然为背景,以人文为核心,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责任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影曈昽霁晓雰:描绘清晨的日照,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几声幽鸟隔窗闻:通过鸟鸣声增强诗的宁静感,表现出隐居的生活情境。
- 谢安盍为苍生起:质问历史人物,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思考。
- 休恋青山卧白云:劝诫人们不要沉迷于安逸的生活,提醒要关心社会。
修辞手法:
- 比喻:青山白云象征隐逸生活,暗示人们对安逸的迷恋。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使得诗歌韵律感强烈,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安逸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思考,强调了应该关注社会、为苍生而努力,不应只沉迷于理想的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 日影:象征着光明与希望,暗示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 幽鸟: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体现诗人内心的安宁。
- 青山、白云:象征理想生活的美好,同时也隐含对安逸生活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日影曈昽霁晓雰”中的“曈昽”指的是什么样的光线? A. 强烈的阳光
B. 柔和的光线
C. 完全的黑暗
D. 阴云密布 -
诗中提到的“谢安”是哪个时代的人物? A. 汉代
B. 唐代
C. 晋代
D. 宋代 -
诗人劝诫人们不要沉迷于什么? A. 书籍
B. 饮食
C. 青山白云
D. 朋友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王之涣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王之道的《和王元渤留题松寿岩白云庵寄郑顾道二首》与王之涣的《登高》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社会责任的呼唤,而后者则更多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之道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