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九月十九日喜雨》
时间: 2025-01-11 11:45: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九月十九日喜雨
作者: 陈祖绶 〔清代〕
海天阔处云来,龙山唤起痴龙睡。
灌畦松土,浇花添润,流膏满地。
滴滴杨枝,多多稌黍,一场欢喜。
待明朝问取,街头鱼价,便一向荒村醉。
试绎豳风图意,是田家度年生计。
艰难国步,民方殿屎,人求富岁。
龟坼愁乾,豚蹄预祝,屡丰为瑞。
满乾坤可得,腥膻洗涤,化为农器。
白话文翻译
海天交接的地方,云彩渐渐聚集,龙山唤醒了沉睡的痴龙。
在田地里松土灌溉,浇灌花草,让土壤充满养分。
杨树上的雨滴,稻谷的丰收,这是一场欢快的雨。
到明天问问街头的鱼价,便可以在荒村里醉酒畅饮。
试着解读这丰收的意象,正是农家度过一年生计。
国家艰难,百姓在忍辱负重,大家都期盼富裕的年岁。
龟裂的土地令人忧愁,猪蹄跺地预祝丰收,频频为瑞兆。
整个天地都能得到,腥膻的气息被洗净,化为农具。
注释
- 海天阔处:海与天空交汇的地方,象征辽阔。
- 痴龙:形容沉睡、懒惰的状态。
- 灌畦松土:指对农田的耕作与浇灌。
- 滴滴杨枝:形容雨水滴落在杨树枝头的声音。
- 豳风图意:引用《诗经》中的豳风,意指丰收的图景。
- 艰难国步:指国家的困境与人民的艰辛。
- 龟坼愁乾:形容土地裂开的忧愁。
- 腥膻洗涤:比喻农田的清洁与丰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祖绶(约1660-1730),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的独特观察而闻名,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农民生活艰难。诗人在九月十九日迎来喜雨,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与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水龙吟 九月十九日喜雨》以其生动形象的描绘和深切的人文关怀而引人注目。开篇以“海天阔处云来”展现了自然的辽阔,随后通过“龙山唤起痴龙睡”传递出一丝生机与期待,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希望紧密结合。雨水的到来对农业的意义重大,诗中“灌畦松土,浇花添润”展现了丰收的前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接下来的几句则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诗人期待明日的丰收,不禁想象在街头喝酒的欢愉场景。然而,这种欢愉又与下方“艰难国步,民方殿屎”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全诗在雨的滋润与丰收的喜悦中,夹杂着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苦乐参半的情感。
最后,诗人以“满乾坤可得,腥膻洗涤,化为农器”结束,表达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整首诗在欢喜与忧愁之间,构建出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图景,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天阔处云来:描绘辽阔的天空与大海,暗示天气的变化。
- 龙山唤起痴龙睡:形象地描绘山与云的互动,象征自然的觉醒。
- 灌畦松土,浇花添润:农田的耕作和浇灌,展现出农民的辛勤。
- 滴滴杨枝,多多稌黍,一场欢喜:雨滴落在杨树上,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 待明朝问取,街头鱼价,便一向荒村醉:对未来的期待与饮酒的畅快。
- 试绎豳风图意,是田家度年生计:通过诗经的意象来描绘农家的生活。
- 艰难国步,民方殿屎,人求富岁:揭示国家与人民的困境。
- 龟坼愁乾,豚蹄预祝,屡丰为瑞:象征土地的贫瘠与对丰收的期待。
- 满乾坤可得,腥膻洗涤,化为农器:表达对未来丰收的美好憧憬。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龙山唤起痴龙睡”,自然景象被赋予人的情感。
- 对仗:如“滴滴杨枝,多多稌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诸如“艰难国步”强调了国家困境的悲剧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反映了丰收的希望与国家艰难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希望。
- 龙:象征力量与丰收的期待。
- 雨水:象征滋润与生命的源泉。
- 田园:代表农民的生计与生活。
- 街头:象征生活的欢愉与社交的场所。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构建出一个生动的乡村生活图景,反映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滴滴杨枝”指的是什么? A. 雨滴
B. 阳光
C. 风声
D. 鸟鸣 -
“艰难国步,民方殿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失落
C. 同情
D. 期待 -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崇拜
C. 对丰收的期待与对民生的忧虑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渔舟唱晚》- 王士祯
诗词对比:
《水龙吟 九月十九日喜雨》与《春江花月夜》都是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类情感的诗作,但前者更多地关注于农民的生活与丰收的期待,而后者则以浪漫的情感与景色相结合,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相关研究文献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