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谒峨眉山》
时间: 2025-01-11 14:00: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形钢索云车,霜枫点染青屏嶂。龙华彼岸,时常出没,六牙白象。塔影依稀,晨钟仿佛,梵天清朗。正烟归幽壑,光开绝顶,因缘到,非虚妄。自步琳宫净土,试消他,几多尘障。普贤大士,恢宏气度,庄严宝相。我拜金身,不关富贵,不关名望。为须弥界小,恒沙势众,靖心头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心灵感受。诗人通过“钢索云车”展现了现代与自然的交融,霜染的枫叶映衬着青翠的山峦。龙华的彼岸常常有神秘的白象出没,似乎在传达一种超越尘世的意象。塔影模糊,清晨的钟声在耳边回响,仿佛让人感受到梵天的宁静。在烟雾中归入幽深的山谷,光明照耀绝顶,似乎是一种因缘的指引,不是虚妄的幻想。步入如琳琅般的净土,试图消去心中那些尘世的障碍。普贤大士的气度与庄严的相貌让人敬畏,而我对金身的拜仰,不在乎世俗的富贵与名望。因为须弥的界限虽小,但沙子般的众生心中波涛翻滚,唯有安抚内心的波浪。
注释:
- 寄形:形象寄托,指通过某种形象表达情感或思想。
- 钢索云车:现代交通工具,象征连接自然与人造物的桥梁。
- 霜枫:秋天的枫树,象征着变化与生命的轮回。
- 龙华:佛教用语,指佛教的圣地。
- 六牙白象:象征佛教的神秘与庄严。
- 普贤大士:佛教中的一位菩萨,象征智慧与力量。
- 金身:佛教中指佛的真人形象,象征信仰的核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力夫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常常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思想,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张力夫游览峨眉山时,受其壮观景色和佛教文化的启发,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信仰的思考。
诗歌鉴赏:
《水龙吟 谒峨眉山》是一首气势宏大而深邃的作品,诗人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融入了丰富的佛教思想,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的感悟。整首诗以峨眉山为背景,刻画了山的雄伟与灵动,仿佛带着读者走入一个如梦似幻的境界。在“寄形钢索云车”中,诗人巧妙地将现代与传统结合,展现出一种时间与空间的交融感。
“霜枫点染青屏嶂”一句,描绘了秋天的色彩与山的轮廓,生动地展现出自然的美。接下来的“龙华彼岸,时常出没,六牙白象”则引入了佛教的意象,使得整首诗在美学上升华到了精神层面。诗人通过对普贤大士的描绘,表达了对智慧与力量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内心的反思与宁静,展现出一种对生命深刻的理解与觉悟。他不再追求世俗的富贵与名望,而是将心灵的安宁视为最重要的追求。这种超然的态度,正是佛教思想所倡导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寄形钢索云车:通过云车的形象,展示现代科技与自然的结合。
- 霜枫点染青屏嶂:描绘秋日山景,感受季节的变化与美。
- 龙华彼岸,时常出没,六牙白象:引入佛教元素,象征神秘与灵性。
- 塔影依稀,晨钟仿佛,梵天清朗:晨钟声与清朗的梵天,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正烟归幽壑,光开绝顶:烟雾与光明的对比,象征内心的迷茫与觉悟。
- 因缘到,非虚妄:强调因缘法则的真实与客观。
- 自步琳宫净土:向往净土,追求内心的清净。
- 试消他,几多尘障:试图消除心中的杂念与障碍。
- 普贤大士,恢宏气度:对普贤大士的崇敬,体现信仰的力量。
- 我拜金身,不关富贵,不关名望:强调信仰的重要性,超越物质追求。
- 为须弥界小,恒沙势众,靖心头浪: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钢索云车比作现代交通,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对仗:如“霜枫”和“青屏嶂”,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晨钟和光明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追寻内心的宁静与超越世俗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信仰中获得的灵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车:现代与自然的结合。
- 霜枫:象征变化与生命。
- 白象:神秘、灵性与佛教的象征。
- 塔影:信仰与超然的法则。
- 普贤大士:智慧与力量的化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云车”象征什么?
- a) 现代科技
- b) 古代交通
- c) 自然景观
-
“霜枫点染青屏嶂”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诗中提到的“普贤大士”代表什么?
- a) 财富
- b) 智慧与力量
- c) 名声
答案:
- a) 现代科技
- c) 秋天
- b) 智慧与力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贺知章《回乡偶书》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与王维的《鹿柴》进行比较,王维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山水的和谐美,而张力夫则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更深刻的佛教思想与个人反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佛教文化与中国诗歌》
- 《峨眉山的文化与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