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其二 次遥岑楼韵答姜梦宾、杨从龙、张天翼》

时间: 2025-04-27 11:42:34

异国光阴。

登龙忆孟,泛渼陪岑。

一发中原,孤踪万里,折尽丹心。

雪残亚岁将临。

一掬泪、离杯共斟。

红佛桑边,刺桐花底,肠断炎林。

意思解释

柳梢青 其二 次遥岑楼韵答姜梦宾、杨从龙、张天翼

原文展示

异国光阴。登龙忆孟,泛渼陪岑。一发中原,孤踪万里,折尽丹心。雪残亚岁将临。一掬泪离杯共斟。红佛桑边,刺桐花底,肠断炎林。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异国,时间流逝得特别快。登上龙楼,回忆起孟氏的往事,泛舟于水面,陪伴着岑楼的美景。发起思乡之情,孤独的身影跨越万里,心中的赤诚也随之消逝。雪水已经融尽,年末将至,离别的泪水与酒杯相伴,尽情斟酌。红色的佛像在桑树旁,刺桐花下,情思绵绵,令人肠断心碎。

注释

  • 异国光阴:指在外地生活的时间。
  • 登龙忆孟:登上高楼回忆起孟氏,孟氏可能指孟尝君,寓意高雅的交游。
  • 泛渼:指在水面上划船。
  • 孤踪万里:形容自己身处他乡,孤独的思乡之情。
  • 折尽丹心:形容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已尽。
  • 雪残亚岁:指雪水融化,年末将近。
  • 一掬泪离杯共斟:指离别时的泪水与酒杯相伴。
  • 红佛桑边,刺桐花底:描绘了特定的自然景观,以表达深切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字德宽,号阮亭,明代诗人、文学家,以诗词、散文享有盛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抒情见长,作品中融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杨慎身处异国他乡,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浓厚。该诗是应友人之邀而作,写作时正值年末,思乡之情愈加沉重。

诗歌鉴赏

这首《柳梢青》展现了杨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的“异国光阴”直接点出诗人身处异乡的背景,营造出一种孤独感。接着,通过“登龙忆孟”的意象,诗人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显示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交游的珍视。而“孤踪万里”则强调了诗人在外的孤独,心中那份对故乡的思念如同千里之遥,难以抑制。

“雪残亚岁将临”不仅暗示着冬季的到来,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离别之时的“泪离杯共斟”,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痛彻心扉的思念与离愁交融在一杯酒中,令人感同身受。最后的自然意象“红佛桑边,刺桐花底”则寓意着诗人对美好景象的向往与不舍,纵使身处炎林,心中依然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

整首诗以清丽的风格,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和故乡的思考,令人感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异国光阴:在异国他乡的时光流逝,暗示诗人远离故土。
  2. 登龙忆孟:登上高楼,忆起与孟氏的交往,展现对往昔的怀念。
  3. 泛渼陪岑:在水中泛舟,享受美景,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惬意。
  4. 一发中原:思乡情绪如箭般射出,强调对故土的渴望。
  5. 孤踪万里:身处万里之外,感到孤独。
  6. 折尽丹心:心中对故乡的赤诚已尽,表达无奈与痛苦。
  7. 雪残亚岁将临:雪水融尽,年末将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8. 一掬泪离杯共斟:离别时泪水与酒相伴,抒发愁绪。
  9. 红佛桑边,刺桐花底: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泪离杯”比喻离别时的痛苦与思念。
  • 对仗:如“红佛桑边,刺桐花底”,形成工整的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运用自然意象如“雪”、“花”等,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与离愁,诗人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异国:象征着距离和孤独。
  • 龙楼: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往日的交友。
  • :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刺桐:自然意象,象征着故乡的美好与诗人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异国光阴”指的是? A. 在故乡的时光
    B. 在异国的时光
    C. 在梦中的时光

  2. “登龙忆孟”中的“孟”指的是? A. 孟尝君
    B. 孟子
    C. 孟母

  3. 诗中提到的“雪残亚岁将临”暗示了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冬天的结束
    C. 年末的到来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下独酌》 李白
  • 《黄鹤楼》 崔颢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李白的作品更为直接,情感更为浓烈,而杨慎的《柳梢青》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与自然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切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杨慎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