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时间: 2025-01-26 03:38:40

死者已死黄雾中,三事不数两苏公。

岂谓高才难驾御,空归万里白头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死者已死黄雾中,
三事不数两苏公。
岂谓高才难驾御,
空归万里白头翁。

白话文翻译:

死者已经在黄雾中逝去,
三件事情无法数清,只有两位苏公。
难道说高超的才能就难以驾驭吗?
白白地返回,成了一位万里归来的白头翁。

注释:

  • 死者已死:指已经去世的人,可能是在暗指历史上某位名人的逝去。
  • 黄雾中:象征着困惑和模糊,可能暗指身处的环境或心境。
  • 三事不数两苏公:苏公可以指苏轼和苏辙,三件事可能指的是他们的作品或成就。
  • 岂谓高才难驾御:难道说有卓越才能的人就难以掌控局面吗?
  • 空归万里白头翁:白头翁指年老的人,意在感慨归来的意义和成就。

典故解析:

  • 苏公:苏轼(1037-1101)和苏辙(1039-1112)是北宋著名的文人兄弟,二人不仅文学成就卓著,而且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 诗中提到的“高才”与“白头翁”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成就的反思和对逝去光阴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见长,强调个性与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庭坚生病期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已逝者的感慨,反映出他对才华与命运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生命、才华与时光流逝之间的关系。诗人开篇提到“死者已死”,显然是在追忆某位已故的名人,并通过“黄雾中”带出一种朦胧的哀思和对过往的回忆。接着提到的“三事不数两苏公”,则是在对历史成就的思考中,记起了苏轼与苏辙这对文人兄弟,他们的成就虽多,却在时间的长河中显得难以计量。

“岂谓高才难驾御”一句,似乎是在反问,认为即使才华出众,也难免被命运所左右,最终“空归万里白头翁”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感慨,尤其是在生病时的脆弱与孤独。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递出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与对过往的怀念,体现了黄庭坚深邃的思考与丰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死者已死黄雾中:引入主题,暗示逝去的名人和他所带来的困惑。
    • 三事不数两苏公:引用历史,表明成就难以量化。
    • 岂谓高才难驾御:反问,强调才能与命运的关系。
    • 空归万里白头翁:总结,感慨归来的无奈与时光的流逝。
  • 修辞手法

    • 对比:高才与白头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生的悖论。
    • 比喻:黄雾象征困惑,白头翁象征年老与回归。
  • 主题思想:探讨生活的无常与才华的局限,强调人对命运的无力感。

意象分析:

  • 黄雾:象征迷茫和困惑,暗示人生的复杂。
  • 苏公:象征卓越与成就,体现历史的厚重。
  • 白头翁:象征衰老与归宿,反映对人生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苏公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 A. 苏轼和苏辙
    • B. 苏东坡和苏小小
    • C. 苏格拉底和苏联
  2. 诗中的“黄雾”象征什么?

    • A. 清晰
    • B. 迷茫
    • C. 快乐
  3. “空归万里白头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成就感
    • B. 无奈与感慨
    • C. 自豪与骄傲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与杜甫的作品,都是在反映人生的困惑与感悟,但黄庭坚更强调个体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