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在熙宁日,葭莩接贵游。
题诗奉先寺,横笛宝津楼。
天网恢中夏,宾筵禁列侯。
但闻刘子政,头白更清修。
白话文翻译:
在熙宁年间,葭莩(即水葱)与贵族交游。
我在奉先寺题诗,横笛声在宝津楼上回荡。
天网在夏日如同宽广,宾客的宴会禁止了列侯(王侯)。
只听到刘子政,白发更显得清修(高洁)。
注释:
- 熙宁:指宋仁宗时期的年号,1185-1194年。
- 葭莩:水边生长的植物,也可指水葱,常用于比喻清雅的环境。
- 奉先寺:一个著名的寺庙,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寺庙。
- 横笛:一种古代乐器,常用来表达情感。
- 宝津楼: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楼阁,具有文化意象。
- 天网:比喻广阔的天空。
- 宾筵:宾客的宴会。
- 刘子政:传说中的人物,代表高洁人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杰出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学理论家。他的诗风独特,语言清新,善于运用典故,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宗室公寿挽词二首》是黄庭坚为一位宗室公的寿宴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其高洁人格的敬仰。诗中通过对昔日雅游的追忆和对宴会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短暂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宗室公寿挽词二首》体现了他对生命、友情和高洁人品的深刻思考。全诗以昔日的游乐场景开头,展示了作者与贵族的交游,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愉悦的氛围。随后,提到的“奉先寺”与“宝津楼”是文化氛围重的地方,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忆。
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生的思考,“天网恢中夏”暗示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宴会的禁令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悲凉。最后一句提到刘子政,表明即使白发苍苍,依旧保持着高洁的品德,传递出一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敬仰。
整首诗在风格上兼具典雅与深邃,既有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深刻感悟,体现了黄庭坚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在熙宁日:回忆过去的熙宁年间,设定了时间背景。
- 葭莩接贵游:描绘了当时与贵族的交游,展示了优雅的社交生活。
- 题诗奉先寺:表达了在奉先寺写诗的情景,增加了文化气息。
- 横笛宝津楼:乐器声响,富有音韵美,渲染气氛。
- 天网恢中夏:比喻广阔的天空,暗示时间的流逝。
- 宾筵禁列侯:宴会的禁令,体现了现实的无情。
- 但闻刘子政:强调白发的刘子政,象征清修与高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网”比喻天空的广阔,增强了意象。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和对高洁人格的敬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葭莩:象征清雅、自然的环境。
- 奉先寺:代表文化和宗教氛围。
- 横笛:象征音乐和情感的表达。
- 刘子政:象征高洁的人格和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宗室公寿挽词二首》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黄庭坚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横笛”主要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美好生活
C. 音乐与情感
D. 哀悼 -
诗中“天网恢中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哀伤
C. 迷茫
D. 宁静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二者都通过个人情感反映出社会现实,但黄庭坚的诗更侧重于对高洁人格的赞美,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兴衰。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