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火天无处买清风,闷发时来入梵宫。只向方师小廊下,回看门外是樊笼。
白话文翻译:
在炎热的夏天,无处可寻清凉的风,闷闷不乐之时,清风却偶然飘入禅宫。唯有在方师的小廊下,回头看看门外却是一个囚笼般的世界。
注释:
- 火天:指炎热的夏天。
- 清风:指凉爽的风。
- 闷发:闷闷不乐,心情烦闷。
- 梵宫:指佛教寺庙或禅堂,象征宁静。
- 方师:指方丈,寺院的住持或大师。
- 樊笼:比喻困住人的地方,暗指世俗的束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字子华,号肩吾,生于晚唐时期。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常以山水、禅宗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夏季,作者在方师的寺院中感受到炎热和闷闷不乐的心情,借助于对比,表达了内心对清凉和宁静的渴望,以及对世俗束缚的反思。
诗歌鉴赏:
施肩吾的《夏日题方师院》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炎热夏天的心理状态。诗的开头“火天无处买清风”,通过“火天”这一强烈的意象,立刻传达出夏日的酷热和压抑感。诗人感受到一种无处可逃的烦闷,似乎在寻找一丝清凉的慰藉,但却发现这样的清凉在现实中难以寻觅。
接下来的“闷发时来入梵宫”,转而引入了一个宁静的场所——梵宫,表明诗人内心的向往。在这里,清风意外地进入,带来了一丝凉意,仿佛是对心灵的抚慰。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种宁静中,而是回过头去看“门外是樊笼”,这句话令人深思。樊笼象征着世俗的困扰与束缚,让人意识到即使在内心追求宁静的时刻,外部世界依然充满了限制与压迫。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表达了对自由与清凉的渴望,同时也对现实中各种束缚的无奈。诗人在短短的字句中,传递出深刻的哲理,令人思考生活的本质与内心的平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火天无处买清风:在酷热的夏天,找不到可以获得清凉的地方,表现出一种无奈与烦躁。
- 闷发时来入梵宫:在烦闷的心情中,偶然间有清风飘入宁静的佛教寺院,象征着内心的慰藉和灵魂的升华。
- 只向方师小廊下:诗人来到方师的小廊,显得恰如其分,暗含对方师的敬仰与向往。
- 回看门外是樊笼:回头看外面的世界,却是一个束缚自己的囚笼,揭示出内心的挣扎与对自由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火天”与“梵宫”的对比,强调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象征:樊笼象征世俗的束缚,清风则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 意象:清风、梵宫、樊笼等意象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与自由的渴望,以及对世俗束缚的深刻反思。通过对炎热夏天的描绘,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烦恼与困扰,呼唤内心的清凉与解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风:象征自由与宁静,代表内心的渴望。
- 梵宫:象征修行与心灵的升华,提供一种逃避现实的理想境地。
- 樊笼:象征世俗的束缚与困扰,暗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夏日题方师院》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施肩吾
- C. 杜甫
- D. 王维
-
诗中“火天无处买清风”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与烦躁
- C. 自由
- D. 宁静
-
“樊笼”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现实的束缚
- C. 快乐
- D. 友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施肩吾的作品相比,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但王维更强调自然的和谐与人心的合一。而施肩吾则更多地反映了对世俗的反思与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施肩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