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暮
作者: 郭仪霄 〔清代〕
夜气忽昏潢,江洲入混茫。
远镫归岸渡,明月照渔庄。
沙鹭栖烟定,僧钟过水凉。
苍然人独立,诗思满林塘。
白话文翻译:
夜色突然变得昏暗,江洲一片朦胧。
远处的灯光归来,明月照亮了渔村。
沙洲上的白鹭静静栖息,僧人的钟声传来,清凉的水面上荡漾。
我孤独地伫立在这里,诗思涌动,满是林塘的景象。
注释:
- 潢:指水面或水边的地方,这里指的是江边的景象。
- 江洲:指江边的地区。
- 远镫:远处的灯光。
- 渔庄:渔民的居住地。
- 沙鹭:指白鹭,一种水鸟。
- 僧钟:僧人敲的钟,传递时间和信号。
- 苍然:形容景色苍茫,心境清冷。
- 林塘:林间的池塘,象征自然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仪霄,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题,风格清新典雅,常常流露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薄暮时分,诗人或许是在某个江边的渔庄,感受着夜色渐浓,思绪万千,借景抒情,表现出一种孤独感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薄暮》是一首描写夜晚即将来临时分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在黄昏时分的宁静与美丽。首句“夜气忽昏潢”便让人感受到夜色的迅速降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迷离的氛围。接着,诗人用“江洲入混茫”描绘了江边的景象,宛如一幅淡墨山水画,朦胧而富有诗意。
在描写的过程中,诗人又通过“远镫归岸渡”与“明月照渔庄”的对比,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渔庄的宁静与明月的照耀仿佛是生活的缩影,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中的安宁与恬淡。
接下来的“沙鹭栖烟定,僧钟过水凉”,诗人描绘了沙洲上栖息的白鹭,和隐约传来的僧钟声,增添了一种禅意与清凉感。最后一句“苍然人独立,诗思满林塘”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孤独的背影与满腔的诗思交织,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夜气忽昏潢:夜晚的气息突然变得昏暗,描绘出黄昏的来临。
- 江洲入混茫:江洲的景象变得朦胧不清,营造出浓厚的氛围。
- 远镫归岸渡:远处的灯光逐渐归岸,暗示着归家的温馨。
- 明月照渔庄:明亮的月光洒在渔村上,表现出宁静的夜晚。
- 沙鹭栖烟定:白鹭安静地栖息在沙洲上,象征着安宁。
- 僧钟过水凉:僧人的钟声在水面上回荡,传递出清凉的气息。
- 苍然人独立:孤独的身影在苍茫中伫立,表现出孤寂的心境。
- 诗思满林塘:思绪满怀,灵感涌现于林塘之间。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夜气”与“江洲”的描绘来比拟夜晚的宁静与神秘。
- 拟人:将自然界的元素如“沙鹭”赋予人性,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远镫归岸渡,明月照渔庄”,对称的结构使诗句更加和谐美。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薄暮时分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孤独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夜气与薄暮: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江洲与渔庄:体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沙鹭与僧钟:传达出一种安宁与静谧的心境。
- 苍然: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沉静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夜气忽昏潢”中的“潢”指的是什么? A. 水边
B. 山峰
C. 树林
D. 沙滩 -
诗中提到的“远镫归岸渡”是指什么? A. 渔船
B. 灯光
C. 渔民
D. 白鹭 -
诗人最后一两句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沉思
C. 忧愁
D. 激动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郭仪霄的《薄暮》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郭的诗更突出孤独的情感,而王则通过“空山新雨后”展现出一种宁静的喜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