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扬州除夕,和竹坨韵》
时间: 2025-01-11 02:45: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永遇乐 扬州除夕,和竹坨韵
作者: 沈岸登 〔清代〕
何事飘零,天涯除夕,几度羁旅。
今夜邗江,去年燕市,客泪双垂缕。
银灯初卸,金壶频咽,不寐更筹閒数。
更谁听扬州歌吹,拨火寒炉无语。
凄凉东阁,官梅初发,对酒看人儿女。
三十年来,镜中绿鬓,都被儒冠误。
清溪白屋,团圞兄弟,梦里分明曾去。
正相思关山南北,夜阑疏雨。
白话文翻译
这一年又到了除夕,身处天涯的我为何感到如此飘零?几度旅途的羁绊让我心怀惆怅。今夜在邗江,想起去年在燕市的欢聚,忍不住泪水涟涟。银色的灯笼刚刚卸下,金壶里的酒频频喝下,彻夜未眠,反复计算着闲暇的时光。更有谁来倾听扬州的歌声?我拨动着寒炉,却无话可说。东阁的凄凉,官梅初放,举杯对饮,目送人儿女情长。三十年来,镜中的青鬓,竟被儒冠所误。清溪边的白屋,兄弟团聚,梦中却清晰如昨。此刻思念着南北的关山,夜深时细雨轻扬。
注释
- 飘零:形容漂泊不定,心情忧伤。
- 羁旅:指在外漂泊的生活。
- 邗江:扬州的一个江名。
- 燕市:指扬州的一个市场,象征欢聚的场所。
- 银灯、金壶:象征节日的氛围,酒和灯光。
- 东阁:指诗人居所或所思之地。
- 官梅:指官府种植的梅花,象征清雅。
- 儒冠:象征士人的身份,暗指对世俗名利的追逐。
- 清溪白屋:描绘理想的生活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岸登,清代诗人,生平事迹多不详,作品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人生、时光以及故乡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除夕之际,作者身处他乡,感受到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惆怅与无奈。
诗歌鉴赏
《永遇乐 扬州除夕》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沈岸登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除夕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几句以“何事飘零”引入,勾勒出一种漂泊无依、心绪难平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思绪愈加沉重。在描写今夜邗江与去年的燕市时,诗人运用对比手法,突显出时间的流逝和往昔的美好,客泪双垂缕的形象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
诗中“银灯初卸,金壶频咽”描绘出除夕夜的热闹与诗人内心的孤寂,虽然周围的环境充满节日的氛围,但诗人却无法享受其中。凄凉的东阁和初发的官梅,映衬出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最后几句,诗人通过对镜中绿鬓的自省,揭示出对尘世名利的反思和对亲情的眷恋,清溪白屋的意象则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归宿。
整首词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成功地将个人的孤独与对家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展现出清代士人的情怀与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事飘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天涯除夕,几度羁旅:强调身处他乡的孤独感。
- 客泪双垂缕:流泪的双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 银灯初卸,金壶频咽:对比节日的热闹与内心的空虚。
- 更谁听扬州歌吹:感慨无人倾听自己的心声。
- 拨火寒炉无语:无话可说,表露了内心的冷清。
- 凄凉东阁,官梅初发:描绘身边的景象与自己的心境。
- 三十年来,镜中绿鬓:自省人生的过往与失落。
- 清溪白屋,团圞兄弟: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怀念。
- 正相思关山南北,夜阑疏雨: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沉。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当下的孤独与往昔的欢聚,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象征:银灯、金壶、官梅等意象象征着节日的气氛与人情冷暖。
- 拟人:如“拨火寒炉无语”,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主要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情感真挚,富有深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灯:象征节日的欢乐与温暖。
- 金壶:象征饮酒的欢聚。
- 东阁:代表着诗人的思考与情感寄托之地。
- 官梅:象征清雅与孤独。
- 清溪白屋:理想的生活环境,体现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除夕夜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激动
- D. 怀念
-
“银灯初卸,金壶频咽”中“银灯”象征什么?
- A. 冷清
- B. 欢乐
- C. 忧伤
- D. 思念
-
诗中提到的“官梅初发”在表达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凄凉
- C. 盼望
- D. 失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思乡情。
- 《春望》(杜甫):反映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永遇乐》的对比:两者均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为简洁直接,而《永遇乐》则通过繁复的意象和情感的深度,展现了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阅读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