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莺声啼彻众芳丛,着意催人绮阁东。
一枕梨云春思懒,半帘花雾暗香笼。
鬟低发认鬖鬖绿,指印腮留浅浅红。
莫道辽西天样远,昨宵有梦幸能通。
白话文翻译:
黄莺的鸣叫声穿透了繁花似锦的花丛,特别催促人们向绮阁的方向走去。
我在梨花的云雾中沉沉入睡,春天的思绪懒得去理会,
半帘花雾笼罩着暗香。
鬟发低垂,清晰可见的是那翠绿的颜色,
指印在脸颊上留下一抹淡淡的红晕。
不要说辽西的天空有多么遥远,
昨夜的梦境让我与那里的美好有了联系。
注释:
- 莺声:黄莺的叫声,象征春天的到来。
- 绮阁:华丽的楼阁,象征美好的生活。
- 梨云:形容如梨花般的云雾,营造春天的柔美氛围。
- 花雾:花香和雾气混合,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鬟:古代女性的发髻,代表着女子的妆饰。
- 辽西:指的是中国辽西地区,诗中用来表现遥远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雷地,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境著称。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多反映了清代人的生活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交融。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春天,正值百花盛开的季节,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春天的懒散情怀。
诗歌鉴赏:
《晓起》是一首描写春天清晨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美好和诗人的感受。开篇的“莺声啼彻众芳丛”就引入了春天的气息,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愉悦的基调。诗人着意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状态的交融。在“一枕梨云春思懒”中,诗人通过“梨云”这一意象,表现了春天的柔美和诗人内心的惬意与懒散。接着“半帘花雾暗香笼”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芳香与朦胧,令人沉醉。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鬟低发认鬖鬖绿,指印腮留浅浅红”描绘了女性的妩媚与娇羞,展现了春天的生动与青春的气息。同时,结尾的“莫道辽西天样远,昨宵有梦幸能通”则将个人的情感与遥远的记忆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生活的惬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莺声啼彻众芳丛:黄莺的叫声响彻在花丛中,暗示春天的来临。
- 着意催人绮阁东:叫声特别催促人们向华丽的楼阁走去,表现春天的诱惑。
- 一枕梨云春思懒:在梨花般的云雾中沉沉入睡,表现出春日慵懒的感觉。
- 半帘花雾暗香笼:花香与雾气弥漫,给人一种朦胧而美好的感觉。
- 鬟低发认鬖鬖绿:女子的发髻低垂,翠绿的颜色显得格外迷人。
- 指印腮留浅浅红:指尖印在脸颊上,留下淡淡的红印,表现出女子的娇羞。
- 莫道辽西天样远:不要说辽西的天空有多遥远,反映诗人对远方的向往。
- 昨宵有梦幸能通:昨夜的美梦让人与遥远的地方产生了联系,表现出梦境的美好。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莺声啼彻”,将黄莺的叫声拟人化,营造出春日生机勃勃的画面;“一枕梨云”则是用比喻来描绘迷人的春天。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莺声: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 梨云:寓意柔美的春天景色。
- 花雾:象征春花的芬芳和朦胧的美感。
- 鬟低发:体现女性的娇媚与青春气息。
- 辽西:远方的象征,代表对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鸟是?
A. 黄莺
B. 燕子
C. 百灵 -
“莫道辽西天样远”中的“辽西”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东部地区
B. 西部地区
C. 辽宁西部 -
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象主要是通过哪种景物来表现的?
A. 花
B. 雪
C. 秋叶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许雷地的《晓起》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许雷地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李白则展现出豪放的气概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