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山寺》

时间: 2025-01-26 02:13:35

廿年奔走负山游,此日登临夙愿酬。

石洞云深僧梦稳,江门风急浪花浮。

荒台古塔前朝寺,青雀黄龙两岸舟。

览胜问奇归去晚,钟声月色共悠悠。

意思解释

游金山寺

作者: 陈墀 〔明代〕

原文展示:

廿年奔走负山游,此日登临夙愿酬。
石洞云深僧梦稳,江门风急浪花浮。
荒台古塔前朝寺,青雀黄龙两岸舟。
览胜问奇归去晚,钟声月色共悠悠。

白话文翻译:

经过二十年的奔波,我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这座山。
在石洞中云雾缭绕,僧人的梦境安稳而清晰;
江边的风急促,浪花在浮动。
在古老的台地和塔前,我看到了昔日的寺庙,
青雀和黄龙在两岸的舟船上穿行。
我游览美景,询问奇异的事情,归去时已晚,
钟声和月色交相辉映,令人感到悠然自得。

注释:

  • 廿年: 二十年,表示时间的流逝。
  • 负山游: 指背负着重重的行囊,四处游览。
  • 夙愿: 早就有的愿望。
  • 石洞云深: 形容山中石洞深邃,云雾弥漫的景象。
  • 荒台古塔: 荒废的台地和古老的塔,暗示历史的沧桑。
  • 青雀黄龙: 两种神话中的生物,象征着吉祥和富贵。
  • 钟声月色: 表达宁静悠远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墀(约公元1500年-约1583年),字元宁,号澄庐,明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金山寺后,表达了他二十年奔波后终于实现心愿的喜悦,反映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诗人用"廿年奔走"来描绘自己漫长而辛苦的旅程,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珍惜。登上金山寺的那一刻,诗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安宁,"石洞云深僧梦稳",表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

诗中描绘的"江门风急浪花浮"展现了江河的壮阔与气势,风起浪涌与内心的平静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接着提到的"荒台古塔前朝寺",不仅描绘了金山寺的古老与沧桑,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厚重。

最后的"钟声月色共悠悠"让整首诗在宁静中收尾,透出一种悠远的禅意。诗人在游历中不仅寻求风景的美,也在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整体上表现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廿年奔走负山游: 表示作者经历了二十年的旅行,心中承载着重重的愿望。
    • 此日登临夙愿酬: 终于在此日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 石洞云深僧梦稳: 形容山中的石洞,云雾弥漫,僧人的梦境安稳。
    • 江门风急浪花浮: 描绘江河风急,浪花翻滚的气势。
    • 荒台古塔前朝寺: 体现古老寺庙的历史感,荒凉而又肃穆。
    • 青雀黄龙两岸舟: 形象地描绘两岸的舟船景象,生动而富有灵气。
    • 览胜问奇归去晚: 表达游览结束时的依依不舍。
    • 钟声月色共悠悠: 结束时的宁静与悠远,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
  • 修辞手法:

    • 比喻: "钟声月色共悠悠"通过声音和色彩的结合,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对仗: "青雀黄龙"和"江门风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表达了在纷扰的生活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 : 象征着人生的高峰与追求,代表诗人二十年的努力。
  • 石洞与云: 代表隐秘与安宁的场所,象征内心的宁静。
  • 古塔与寺庙: 体现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流逝。
  • : 代表人生的旅程,象征着不断追寻的过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用多少年的奔走来换取这次游历的机会?

    • A. 十年
    • B. 二十年
    • C. 三十年
  2. 诗中提到的两岸舟分别是什么颜色?

    • A. 红色与蓝色
    • B. 绿色与黄色
    • C. 青色与黄色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了哪两种景象?

    • A. 风与雨
    • B. 夕阳与星辰
    • C. 钟声与月色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高》同样描绘了高山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生的感怀。两首诗都强调了自然的力量对人的影响,但在情感表达上,《游金山寺》更加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