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寿周枢使 杨炎正 〔宋代〕
文武今三相,东西冠两班。 公身为九鼎,国势屹南山。 经济谈间了,升平掌上还。 腐儒徒醉颂,穷老愧心颜。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现在有三位文武双全的宰相,分别领导东西两班官员。 您的身体如同国家的九鼎,国家的稳定如同屹立不倒的南山。 在谈论经济问题时,您能够轻松应对,如同在掌中玩转升平之世。 而我这样的腐儒,只能空洞地赞美,面对贫困和衰老,内心感到羞愧。
注释: 字词注释:
- 文武今三相:指当时有三位文武双全的宰相。
- 东西冠两班:指东西两班的官员,分别由宰相领导。
- 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重器,此处比喻宰相的地位和重要性。
- 屹南山:比喻国家的稳定和坚固。
- 经济谈间了:指在谈论经济问题时能够轻松应对。
- 升平掌上还:比喻能够轻松掌握和维持国家的和平与繁荣。
- 腐儒:自谦之词,指无用的学者。
- 穷老愧心颜:面对贫困和衰老,内心感到羞愧。
典故解析:
- 九鼎:出自《左传·宣公三年》,比喻国家政权的重器。
- 屹南山:出自《诗经·小雅·南山有台》,比喻国家的稳定和坚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炎正(生卒年不详),字子正,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时政的看法,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为祝贺周枢使(具体人物不详)的寿辰而作,表达了对周枢使的敬仰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周枢使的寿辰之际,杨炎正为了表达对周枢使的敬仰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而创作的。诗中通过对周枢使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和作者个人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周枢使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稳定和繁荣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羞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公身为九鼎”和“国势屹南山”,形象地描绘了周枢使的重要地位和国家的稳定。而“腐儒徒醉颂,穷老愧心颜”则反映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和自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颂寿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武今三相,东西冠两班:开篇即点明有三位文武双全的宰相,分别领导东西两班的官员,展现了国家的政治格局。
- 公身为九鼎,国势屹南山:用“九鼎”和“南山”两个象征性的意象,强调了周枢使的重要地位和国家的稳定。
- 经济谈间了,升平掌上还:描述周枢使在谈论经济问题时的轻松应对,以及他对国家和平与繁荣的掌控能力。
- 腐儒徒醉颂,穷老愧心颜: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羞愧,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公身为九鼎”和“国势屹南山”,形象地描绘了周枢使的重要地位和国家的稳定。
- 象征:如“九鼎”和“南山”,分别象征国家政权的重器和国家的稳定。
- 对比:通过“腐儒徒醉颂”与前文的赞美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自省和无奈。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周枢使的敬仰和对国家稳定与繁荣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和自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鼎:象征国家政权的重器,比喻周枢使的重要地位。
- 南山:象征国家的稳定和坚固。
- 升平:象征国家的和平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公身为九鼎”中的“九鼎”比喻什么? A. 国家政权的重器 B. 周枢使的身体 C. 国家的稳定
- 诗中“国势屹南山”中的“南山”象征什么? A. 国家的稳定 B. 周枢使的地位 C. 国家的繁荣
- 诗中“腐儒徒醉颂”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自豪 B. 羞愧 C. 愤怒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杨炎正的《寿周枢使》与苏轼的《赤壁赋》:两者都通过对历史或现实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稳定和繁荣的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对个人的赞美,后者则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炎正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杨炎正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