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湘人》
时间: 2025-01-26 22:51: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湘人
蒋士铨 〔清代〕
怅年年逆旅,处处魂销,销来无可销处。
风外移巢,灯前抱影。谁念飘零人苦。
易得狂名,难求利市,怀哉吾土。
况禁他去燕来鸿,一递一声相诉。
同看天涯明月。问几人寂寞,几人歌舞。
纵唱澈旗亭,毕竟于卿何补。
烂醉也,不借双鬟顾。
不吊屯田荒墓。
待摧君置酒沙棠,随著大江东去。
白话文翻译:
每年在外漂泊,处处让我心灵感到疲惫,心中的忧伤无处可诉。
在风中迁移的鸟巢,在灯下独自怀念往昔,谁来关心我这个漂泊的人的苦楚呢?
名声容易获得,但想要利益却难,心中难以忘怀的是我的故乡。
更何况别人去燕地归来,彼此传递着相思的声声。
同样仰望那天边的明月,问问有多少人感到寂寞,多少人在歌舞欢庆。
即便我在酒楼纵情高歌,最终对你又有什么补偿呢?
即使沉醉,也不想再借酒来思念。
不去吊唁那些荒废的坟墓。
只希望与你在沙棠树下共饮,随着大江奔流而去。
注释:
- 逆旅:指旅途,异乡。
- 魂销:心灵的消耗,精神的疲惫。
- 抱影:指在灯下独自怀念,影子代表孤独的思念。
- 狂名:指浮名,容易得到的名声。
- 利市:利益和财富。
- 燕来鸿:燕子和鸿雁,象征故乡和归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作品多描写游子思乡与人生苦乐,情感细腻,风格多样,常以离别、怀乡为主题。
创作背景:
《望湘人》创作于诗人生活的异乡,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漂泊生活的无奈。正值清代社会动荡,诗人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迷茫。
诗歌鉴赏:
《望湘人》展现了深沉的乡愁和对漂泊生活的反思。诗人在异乡的旅途中,感受到孤独与无奈。开篇便以“怅年年逆旅”引入,表达了他对每年在外漂泊的不满与厌倦。接着,用“风外移巢,灯前抱影”描绘出他在夜深时的孤独与怀念,仿佛在暗示生命中的漂泊与无根。诗中“易得狂名,难求利市”一句,揭示了名利的虚幻和追求的艰辛,表现出诗人对物质世界的不屑与对故乡的执着。
在“同看天涯明月”中,诗人展现了普遍的孤独感,月亮作为永恒的象征,连接了不同地方的人们,然而在这份共鸣中又流露出无奈与寂寞。最后,诗人寄情于酒,与友人共饮的愿望,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友谊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深入刻画了一个游子在外的苦楚与思乡之情,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怅年年逆旅: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 处处魂销:无论身处何地,心灵都在被消耗。
- 风外移巢:自然界的变化象征着自身的无奈与变迁。
- 灯前抱影:在孤独的夜晚,思念愈发强烈。
- 谁念飘零人苦:感叹无人关心自己的苦楚。
- 易得狂名,难求利市:揭示名利的虚幻与追求的艰辛。
- 况禁他去燕来鸿:表达对归家的渴望。
- 同看天涯明月:月亮成为连接彼此的情感纽带。
- 问几人寂寞,几人歌舞:反思周围人对生活的态度。
- 纵唱澈旗亭,毕竟于卿何补:即使高歌,也无法填补心中的空虚。
- 烂醉也,不借双鬟顾:醉酒也无意去思念。
- 不吊屯田荒墓:不想去怀念过去的悲伤。
- 待摧君置酒沙棠:希望与友人共饮,寄托对生活的希望。
- 随著大江东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漂泊比作“逆旅”,体现游子的心境。
- 拟人:用“风外移巢”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易得狂名,难求利市”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以及在孤独中寻求理解与陪伴的渴望,情感深邃,令人动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逆旅:象征人生命途中的艰辛与漂泊。
- 明月:象征思乡与团圆,也代表孤独的共鸣。
- 酒:象征逃避与寄托情感的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逆旅”指的是什么?
- A. 回乡的旅途
- B. 漂泊的生活
- C. 归家的希望
- D. 旅行的乐趣
-
诗人认为“易得狂名,难求利市”的含义是?
- A. 名声与财富同等重要
- B. 名声来得容易,财富难以获得
- C. 追求名声是无意义的
- D. 财富不如名声重要
-
诗中“同看天涯明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与思念
- C. 对未来的希望
-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蒋士铨的《望湘人》更强调了游子的孤独感,而李白则在酒中寻求自由与欢愉。两者都描绘了月亮的意象,但情感基调不同,前者更为洒脱,后者则充满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蒋士铨研究》
- 《古诗词精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