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儿》

时间: 2025-02-04 15:35:20

观浮世。

为人贵。

舍荣华、全神气。

保养丹田绝滋味。

便将来、免不讳。

自谙自讳。

修取长生计。

自誓自誓。

今朝说子细。

且通边际。

开灵慧。

酒色财气一齐制。

做深根、永固蒂。

怎生得、虎龙交位。

如何令、姹婴同睡。

把尘劳事。

俱捐弃。

二道合和归本类。

想玄玄、寻密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啄木儿》 观浮世。为人贵。舍荣华全神气。保养丹田绝滋味。便将来免不讳。自谙自讳。修取长生计。自誓自誓。今朝说子细。且通边际。开灵慧。酒色财气一齐制。做深根永固蒂。怎生得虎龙交位。如何令姹婴同睡。把尘劳事。俱捐弃。二道合和归本类。想玄玄寻密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世俗名利的看淡和追求内心平静的态度。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保全自己的精神状态,而不是追逐荣华富贵。保持内心的宁静,避免沉迷于酒色财气,才能真正实现长久的幸福与安宁。诗中提到的“虎龙交位”和“姹婴同睡”则象征着理想的境界,强调了人们在追求真理与和谐的过程中,应该摒弃世俗的纷扰,回归本性,寻求内心的秘密。

注释

  • 浮世:指世俗的生活,往往与繁华、名利相联系。
  • 丹田:中医所称的气的聚集处,象征内在的能量与生命力。
  • 酒色财气:指享乐与物质欲望。
  • 虎龙交位:象征着高位和权力的结合,理想的境界。
  • 姹婴:稚嫩的婴儿,比喻纯真无邪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以道教思想为主,强调内心的修炼和对物欲的超脱。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啄木儿》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当时社会浮华的厌倦和对内心安宁的向往,反映了士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啄木儿》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简洁的语言,探讨了人生的真谛。诗中透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通过对“酒色财气”的警惕,诗人提醒我们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而应当关注内心的修为和灵性的提升。诗的节奏感和意象的运用,使得整体的表达更加生动,充满哲思。这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既反映出诗人对自身修养的重视,也展现了他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渴望。诗的最后几句“二道合和归本类”更是将全诗的主题升华,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统一,体现了道教思想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观浮世:观察这个繁华的世界。
  2. 为人贵:做人的根本是内心的高贵。
  3. 舍荣华全神气:放下荣华富贵,保持精神的充实。
  4. 保养丹田绝滋味:修炼内心,体会淡泊的乐趣。
  5. 便将来免不讳:这样才能避免未来的困扰。
  6. 自谙自讳:自我了解,自我约束。
  7. 修取长生计:追求长久的生命之道。
  8. 自誓自誓:自我立誓。
  9. 今朝说子细:今天要细细讨论。
  10. 且通边际:顺应自然的法则。
  11. 开灵慧:开悟灵性的智慧。
  12. 酒色财气一齐制:克制一切世俗的欲望。
  13. 做深根永固蒂:扎根于内心的深处,稳固基础。
  14. 怎生得虎龙交位:怎么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15. 如何令姹婴同睡:如何与纯真无邪的状态共存。
  16. 把尘劳事:将尘世的烦恼抛弃。
  17. 俱捐弃:一并舍弃。
  18. 二道合和归本类:回归到本真的状态。
  19. 想玄玄寻密秘:探索深奥的秘密。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虎龙交位”比喻理想境界。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如“酒色财气一齐制”与“做深根永固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强调修身养性,拒绝外界的诱惑,最终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世:象征世俗与繁华。
  • 丹田:象征内在的能量与生命力。
  • 虎龙:象征权力与理想的结合。
  • 姹婴:象征纯真与无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酒色财气”指的是什么?

    • A. 物质欲望
    • B. 精神追求
    • C. 社会地位
    • D. 个人爱好
  2. 诗的最后一句“想玄玄寻密秘”意在表达什么?

    • A. 渴望名利
    • B. 探索深奥的道理
    • C. 追求权力
    • D. 享受生活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哲与李白在对待荣华富贵的态度上有所不同,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不羁,王哲则更注重内心的修炼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王哲诗文集》
  • 《道教思想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