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晏观文画堂席上·般涉调)》

时间: 2025-01-11 02:36:31

檀槽碎响金丝拨。

露湿浔阳江上月。

不知商妇为谁愁,一曲行人留晚发。

画堂花入新声别。

红蕊调高弹未彻。

暗将深意语胶弦,长愿弦丝无断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晏观文画堂席上·般涉调)
作者: 张先 〔宋代〕

檀槽碎响金丝拨。
露湿浔阳江上月。
不知商妇为谁愁,
一曲行人留晚发。
画堂花入新声别。
红蕊调高弹未彻。
暗将深意语胶弦,
长愿弦丝无断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檀槽的轻声响起,金丝琴弦被拨动,月光洒在浔阳江上,露水湿润了河面。诗人感叹,不知道那位商妇为何愁苦,或许是因为一曲音乐让行人留连忘返。画堂中,花瓣随新曲飘落,红色的花蕊调高了音调,但仍未完全奏尽。暗自将心中深意寄托于琴弦,希望琴声能够长久不绝。

注释

  • 檀槽: 指的是用檀木制成的乐器槽,发出清脆的声音。
  • 金丝: 这里指的是乐器的琴弦,通常用金丝或其他材质制成,象征着美妙的音乐。
  • 浔阳江: 浔阳江是指位于江西省的一条江,诗中主要描绘其宁静的夜景。
  • 商妇: 指的是在古代从事商业的妇女,可能暗示着对家人的思念与忧愁。
  • 胶弦: 指的是乐器的弦,暗喻深厚的情感与内心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字致和,号江洲,宋代著名词人及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作品以婉约动人、清新秀丽著称,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

创作背景

这首《木兰花》创作于张先的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音乐与自然的描写,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木兰花》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细腻描写的词作,诗人在乐声中引发无限遐思。开篇“檀槽碎响金丝拨”展示了乐器的轻盈与细腻,似乎在描绘一个优雅的音乐场景。接着,月光与露水的意象交融,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深邃。

“不知商妇为谁愁”一句,诗人通过“商妇”这一形象,传达了对他人情感的关注与思考。商妇的忧愁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也是对生活的无奈与对亲人的思念,这种情感的普遍性使得整首诗更具共鸣。最后几句则表达了对深情的追求与期望,愿琴声能够长久不绝,象征着对美好情感的永恒追求。

整首词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音乐的热爱,令人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檀槽碎响金丝拨: 描述了乐器发出的轻快声音,象征着音乐的美妙。
  2. 露湿浔阳江上月: 突出夜晚的宁静与清冷,月光在江面上闪耀,营造出悠远的意境。
  3. 不知商妇为谁愁: 提出问题,表达对他人情绪的关心,暗示人们的情感与生活的联系。
  4. 一曲行人留晚发: 音乐的吸引力让行人流连忘返,反映出音乐的魅力。
  5. 画堂花入新声别: 在优美的场景中,花瓣随音乐飘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6. 红蕊调高弹未彻: 说明音乐的美好尚未结束,表达对音乐的期待。
  7. 暗将深意语胶弦: 暗喻对深情的寄托,希望琴声能够传递心中的情感。
  8. 长愿弦丝无断绝: 表达对感情的渴望,希望情感能够长久持续。

修辞手法

  • 比喻: 利用“商妇”为比喻,传达普遍的忧愁。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使得语言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围绕着音乐与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深情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在孤独夜晚中对人际关系和情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檀槽: 音乐之美。
  • 月光: 寂静与孤独。
  • 商妇: 忧愁与思念。
  • 琴弦: 情感的传递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檀槽碎响金丝拨”中的“金丝”指的是什么?
    A. 金色的丝线
    B. 乐器的琴弦
    C. 货币
    D. 装饰品

  2. 诗中提到的“商妇”主要是指什么?
    A. 从事商业的妇女
    B. 农民
    C. 文人
    D. 画家

  3.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无奈
    B. 对音乐的热爱与情感的追求
    C. 自然景观的描写
    D. 战争的悲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与同样描绘音乐与情感的柳永《雨霖铃》相对比,张先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流露,而柳永则表现出更为深沉的忧伤情感。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