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时间: 2025-01-27 04:53:12

东风起处花如雪。

一线红墙如障列。

最难消遣是黄昏,枝上杜鹃啼欲彻。

寸心已分成尘屑。

不道者番情更切。

夜深谁解微孤眠,算有水晶帘底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
作者: 刘鹏年 〔近代〕

东风起处花如雪,一线红墙如障列。
最难消遣是黄昏,枝上杜鹃啼欲彻。
寸心已分成尘屑,不道者番情更切。
夜深谁解微孤眠,算有水晶帘底月。

白话文翻译:

在东风吹起的地方,花瓣如同雪花一般飘落,一道红墙像是一道屏障。
最难消遣的时光是黄昏时分,树枝上杜鹃在啼叫,似乎要把夜彻底唤醒。
我的内心已经分散成细小的尘屑,无法言表的情感更加深切。
夜深人静,谁能理解我那微弱的孤独入睡,想想也只有水晶帘后明亮的月光陪伴着我。

注释: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春季的到来和万物复苏。
  • 花如雪:花瓣纷飞,如同雪花般洁白。
  • 红墙:可能指的是古建筑的墙壁,形成一种美丽的风景。
  • 杜鹃:一种鸟,常在黄昏时分鸣叫,传递出一种情感的孤寂。
  • 寸心:指的是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 水晶帘:指的是窗帘,透过窗帘可以看到外面的月光。

典故解析:

杜鹃啼叫常被古人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杜鹃在中国文学中象征着忧伤和思念。水晶帘则可以理解为一种典雅和梦幻的意象,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鹏年是近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化。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一个春天的黄昏,诗人可能正经历着某种情感的困扰或生活的无奈,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木兰花》一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展现了黄昏时分的孤独与思索。开头的“东风起处花如雪”,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而紧接着的“红墙如障列”则暗示了一种壁垒和隔离感,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诗中杜鹃的啼叫成为情感的引子,白天的繁华似乎在黄昏中逐渐消散,留下的是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寸心已分成尘屑”,诗人以这种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自己情感的支离破碎,难以言表的心情更是让人感到心痛。

结尾的“水晶帘底月”给这份孤独带来了一丝慰藉,明亮的月光透过窗帘洒入室内,似乎在提醒诗人,纵然孤独依旧,至少还有美好存在。整首诗的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风起处花如雪:春风吹来,花瓣飞舞,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 一线红墙如障列:红墙的存在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阻隔,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
    • 最难消遣是黄昏:黄昏时分是诗人最难以度过的时光,带有一种萧索感。
    • 枝上杜鹃啼欲彻:杜鹃的啼叫声在黄昏中响起,似乎在诉说着悲伤。
    • 寸心已分成尘屑:内心的痛苦如同细小的尘屑,难以收拾。
    • 不道者番情更切:那些无法道出的情感更加深刻。
    • 夜深谁解微孤眠:深夜的孤独无人理解。
    • 算有水晶帘底月:然而,窗外的月光依旧是陪伴。
  • 修辞手法

    • 比喻:花如雪、寸心如尘屑等比喻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拟人:杜鹃的啼叫赋予了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共鸣。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感受,以及在美丽与悲伤交织中的内心挣扎,体现了对生活的反思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春天的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红墙:象征着隔绝与思念的屏障。
  • 杜鹃:象征着离别与忧伤。
  • 水晶帘与月光:象征着美好与孤独的对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风”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萧瑟
  2. “寸心已分成尘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兴奋
  3. 诗中提到的“杜鹃”主要象征什么?

    • A. 希望
    • B. 离愁别绪
    •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通过描绘月光和乡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木兰花》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木兰花》更注重黄昏时分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精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