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秋意)》
时间: 2025-04-28 09:17: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秋意)
作者: 李芸子 〔宋代〕
占西风早处,一番雨,一番秋。
记国园斜阳,去年今日,落叶林幽。
悲歌几回激烈,寄疏狂酒令与诗筹。
遗恨清商易改,多情紫燕难留。
嗟休。触绪茧丝抽。
旧事续何由。
奈予怀渺渺,羁愁郁郁,归梦悠悠。
生平不如老杜,便如它飘泊也风流。
寄语庭柯径竹,甚时得棹孤舟。
白话文翻译
在西风早起的时节,经历了一阵雨,又迎来了秋天。
我回想起去年今天在国园中斜阳下的情景,落叶在林中显得幽静。
悲歌唱了几次,情绪激烈,借酒令和诗筹来寄托心中的疏狂。
遗留的遗憾在清商乐中难以改变,多情的紫燕也难以停留。
唉,停一停吧!思绪如茧丝般抽动。
旧事如何能续?
我心怀缥缈,郁郁的羁愁,归梦悠悠难以捉摸。
我这一生不如老杜,纵然漂泊,仍显风流。
我寄语庭院的柯树小径,何时才能划上孤舟?
注释
- 占西风早处:指在西风开始的时节,秋天已悄然来临。
- 国园:指国家的园林,这里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园林。
- 斜阳:指夕阳西下时的阳光,常用来表现孤独、惆怅的情感。
- 遗恨:留下的遗憾。
- 紫燕:指燕子,象征春天和离别。
- 生平不如老杜:指诗人自谦,提到唐代诗人杜甫。
- 孤舟:象征孤独和漂泊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芸子,生活在宋代,具体生平资料不详,但她的诗歌常以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著称。她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季,诗人通过自然的变迁来抒发个人的情感。此时正值岁末,诗人感慨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个人情感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秋意)》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李芸子对秋天的感慨与对过往的追忆。诗中以西风、斜阳、落叶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伤感氛围。开篇便以“占西风早处,一番雨,一番秋”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时节的变化,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接着,诗人回忆起去年今日的情景,落叶林幽,宁静而又充满了惆怅。诗中“悲歌几回激烈,寄疏狂酒令与诗筹”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感慨与对当下心境的表达,情感愈发浓烈。遗憾和多情的燕子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最后几句,诗人自谦于生平不如老杜,同时表达了对往日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诗的结尾“甚时得棹孤舟”更是将这种孤独感与对自由的向往结合起来,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占西风早处,一番雨,一番秋:描写秋天来临的气息。
- 记国园斜阳,去年今日,落叶林幽:回忆去年秋天的场景。
- 悲歌几回激烈,寄疏狂酒令与诗筹:通过诗酒抒发内心的激动。
- 遗恨清商易改,多情紫燕难留:表达对过往的遗憾。
- 嗟休。触绪茧丝抽:感叹思绪纷乱。
- 旧事续何由:旧事如何续写?
- 奈予怀渺渺,羁愁郁郁,归梦悠悠:忧愁的感受与归梦的渺茫。
- 生平不如老杜,便如它飘泊也风流:自谦不如杜甫。
- 寄语庭柯径竹,甚时得棹孤舟:寄希望于未来的孤独之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绪比作茧丝,形象生动。
- 拟人:紫燕被赋予多情的特性,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如“旧事续何由”与“奈予怀渺渺”形成对比,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多情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孤独与漂泊生活的接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的来临,代表着时光的流逝。
- 斜阳:象征黄昏,常用来渲染孤独与惆怅。
- 落叶:代表着生命的凋零与变迁。
- 紫燕:象征春天与离别,带有对过往的留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占西风早处”中的“西风”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冬天 -
诗中提到的“紫燕”象征着什么? A. 离别与多情
B. 冷漠与孤独
C. 欢聚与快乐 -
“奈予怀渺渺,羁愁郁郁”中“羁愁”指的是什么? A. 乡愁
B. 离愁
C. 忧愁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秋天的感慨与思乡之情。
- 《声声慢·秋情》 by 李清照:表现对秋天的细腻情感与思索。
诗词对比
- 《木兰花慢(秋意)》与《秋夕》:两者皆表现对秋的感慨,但李芸子的诗更为细腻、含蓄,而杜甫的诗则更为直白、深刻。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选读》
- 《李芸子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