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丁未五日程昆崙别驾招同谈长益何雍南石崖程干一金山看竞渡》
时间: 2025-01-11 20:49: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丁未五日程昆崙别驾招同谈长益何雍南石崖程干一金山看竞渡
作者:陈维崧
一鼓鱼龙急。看滔滔妙高台下,乾坤嘘吸。
彷佛云旗和翠盖,贝阙鳞堂齐葺。
料此际百灵都集。十万黄头皆突鬓,挽湘累今夜谁先及。
有人在,江潭泣。吴儿柂尾飘红褶。
但回帆水云飐处,翻身径入。
不斗黄金唯斗捷,江水骇时欲立。
惹商妇银筝声涩。一霎悲欢才过眼,渐日斜桂楫纷收拾。
山如睡,黛还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壮观的龙舟竞渡场景。随着鼓声的响起,鱼龙般的船只急速前行;在高台下,气势磅礴,天地似乎都被这热烈的气氛所吸引。那如云旗和翠盖般的装饰,仿佛在为这场盛事增添了华丽的色彩。此时,百灵齐聚,十万观众皆为这场比赛而欢呼,今晚谁能先夺桂冠呢?有人在江边默默流泪,吴地的年轻人手持着彩色的舟尾,回望着水波云影,似乎想要乘风破浪。这里的竞争不仅仅是金钱的角逐,而是速度的较量,江水因急流而波涛汹涌。商妇的银筝声伴随着悲欢交错,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凝固;夕阳渐渐西沉,舟楫纷纷归去,远山如睡,青黛依旧湿润。
注释
- 一鼓:指第一声鼓响,表示开始。
- 鱼龙:形容船只在水中翻腾的样子。
- 滔滔:形容水势汹涌。
- 云旗和翠盖:比喻装饰华丽的船只。
- 百灵:指百鸟齐鸣,此处形容众人聚集。
- 黄头:指年轻的男子。
- 吴儿:指吴地的年轻人,泛指南方水乡的青年。
- 商妇:指商人家的妇女。
- 桂楫:指划船的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5—约1700),字梦阮,号澄怀,晚号南山,浙江人。清代著名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词技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丁未年间,正值江南水乡龙舟竞渡的传统节日。诗人以龙舟竞渡为背景,抒发对比赛的热情和对青春的渴望,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欢快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贺新郎》以其生动的描绘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龙舟竞渡的壮观场面。诗人通过鼓声的响起,勾勒出比赛的紧张气氛,仿佛将读者带入了那热闹的场景中。描写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如“彷佛云旗和翠盖”,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美感,也突显了比赛的盛大。诗中“十万黄头皆突鬓”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观众的热情与期待,体现了集体的精神与社会的活力。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透过“有人在,江潭泣”这一句,传达了对竞争激烈和人心浮动的感慨。同时,诗中对“银筝声涩”的描述,增添了一丝悲凉的气息,反映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性。整首诗在热闹与淡淡的忧伤之间游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鼓鱼龙急:鼓声响起,船只如鱼龙般飞速前行。
- 看滔滔妙高台下,乾坤嘘吸:高台下人潮涌动,天地间的气氛紧张而热烈。
- 彷佛云旗和翠盖,贝阙鳞堂齐葺:装饰如云旗与翠盖,船只华丽如同宫殿。
- 料此际百灵都集:此时此刻,众人齐聚一堂。
- 十万黄头皆突鬓,挽湘累今夜谁先及:观众热情高涨,今晚谁能夺冠?
- 有人在,江潭泣:有人在江边默默流泪,情感复杂。
- 吴儿柂尾飘红褶:年轻人手持彩舟,象征青春的活力。
- 但回帆水云飐处,翻身径入:舟只需顺水而行,轻松入水。
- 不斗黄金唯斗捷:竞争不在金钱,而在于速度。
- 江水骇时欲立:江水因竞争激烈而波涛汹涌。
- 惹商妇银筝声涩:商妇的银筝声伴随悲欢交错。
- 一霎悲欢才过眼,渐日斜桂楫纷收拾:瞬间的悲欢交替,夕阳西斜,舟船归去。
- 山如睡,黛还湿:远山如同沉睡,青黛依旧湿润,渲染出宁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鱼龙急”比喻船只迅速,形象生动。
- 拟人:如“山如睡”,赋予山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乾坤嘘吸”与“云旗翠盖”,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龙舟竞渡的热爱与对青春时光的珍惜,展现了激烈竞争中的人情冷暖,反映了社会的活力与情感的复杂。
意象分析
- 鱼龙:象征着活力与竞争。
- 云旗与翠盖:象征着盛大的场面与美好愿景。
- 百灵:象征着青春与希望。
- 江水:象征着竞争的激烈与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十万黄头皆突鬓”中的“黄头”指的是谁?
- A. 老人
- B. 年轻人
- C. 小孩
- D. 女子
-
诗中的“银筝”代表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哀愁
- C. 激动
- D. 无奈
-
“山如睡,黛还湿”中的“黛”指的是什么?
- A. 眼妆
- B. 青山
- C. 夕阳
- D. 雾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的经典作品,描绘了爱情与历史的交织。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词作,表现了豪情壮志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苏轼):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但更多侧重于人生哲理和思考。
- 《夜泊牛头》(李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情感,情感基调略显沉重,与陈维崧的热烈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相关书籍:《清代词人陈维崧研究》《古诗词鉴赏方法》《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文章:关于清代词人的研究文章、诗词作品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