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暮春》

时间: 2025-01-26 23:38:46

春归早。

杜鹃啼处莺儿老。

莺儿老。

围屏懒靠,黛眉慵扫。

博山炉里香缭绕。

韶光不管人烦恼。

人烦恼。

怕掀帘看,落花多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暮春
春归早。杜鹃啼处莺儿老。
莺儿老。围屏懒靠,黛眉慵扫。
博山炉里香缭绕。韶光不管人烦恼。
人烦恼。怕掀帘看,落花多少。

白话文翻译:

春天早已归去,杜鹃叫声传来,小黄莺却已年老。
小黄莺年老。懒得靠在屏风上,黛眉也懒得打理。
博山炉里香烟缭绕,光阴流逝,谁还在烦恼呢?
人却烦恼。怕掀起帘子去看,落下了多少花瓣。

注释:

  • 春归早:春天来得早,暗含春天的短暂。
  • 杜鹃啼:杜鹃叫声,象征春天的到来,但同时也预示着离别。
  • 莺儿老:小黄莺已老,反映时光的流逝。
  • 围屏懒靠:形容对生活的懒散态度。
  • 黛眉慵扫:黛眉是古代女子的眉形,慵懒地不想整理,表现出一种消极状态。
  • 博山炉:古代香炉,象征优雅的生活。
  • 韶光不管人烦恼:美好的时光与人的烦恼无关。
  • 落花多少: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余汉,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他的诗风多以婉约、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忆秦娥·暮春》是在春天即将结束时创作的,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正值暮春,杜鹃之声和莺儿的衰老,构成了春天的结束和生命的流转。

诗歌鉴赏:

《忆秦娥·暮春》是一首充满感伤和对时光流逝深切反思的诗。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短暂与美好的瞬息万变。开头一句“春归早”,便引出了春天的离去,接着“杜鹃啼处莺儿老”,一声声杜鹃的啼叫,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结束,而小黄莺的衰老则是时间流逝的具象表现。

诗中“围屏懒靠,黛眉慵扫”,描绘了一种倦怠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对生活的热情已逐渐消退,面对春天的美好,心中却藏着无奈和烦恼。“博山炉里香缭绕”则传递出一丝幽雅与宁静,却又与诗人内心的烦恼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一句“怕掀帘看,落花多少”更是引人深思,掀帘子想要看却又害怕看到落花的数量,象征着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恐惧和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春的美好与人心的烦恼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基调,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归早:春天早早地离去,暗示短暂的美好。
  2. 杜鹃啼处莺儿老:杜鹃的叫声在响,小黄莺却已年老,反映时光的流逝。
  3. 莺儿老:重复强调小黄莺的老去,寓意春天的衰退。
  4. 围屏懒靠,黛眉慵扫:描述一种懒散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
  5. 博山炉里香缭绕:香气缭绕,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
  6. 韶光不管人烦恼:美好的时光与人的烦恼无关,表现出时间的无情。
  7. 人烦恼:强调人的内心世界,面对美好却又无法释怀。
  8. 怕掀帘看,落花多少:对落花的忧虑,象征着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围屏懒靠,黛眉慵扫”,形成了整齐的音韵美。
  • 拟人:小黄莺被赋予了人的特征,展现了对生命的感伤。
  • 比喻:落花象征着逝去的春天和流逝的时光,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惋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在感慨时光流逝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然而在诗中却是短暂的,暗含着失去。
  • 杜鹃:在古诗中常常与离别、哀伤联系在一起。
  • :小黄莺象征青春与生命,但在这里却表现出衰老。
  • 博山炉:代表优雅的生活情调,然而也透露出孤独感。
  • 落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令人心生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B

  2. “杜鹃啼处莺儿老”中的“莺儿老”主要反映了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时光的流逝
    C. 青春的永驻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博山炉”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忙碌
    B. 优雅的生活
    C. 田园的宁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春宵》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现了春天的短暂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但余汉的作品更倾向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渴望。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