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北客用坡韵改赋访梅)》
时间: 2025-01-25 23:26: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酹江月(北客用坡韵改赋访梅)》 作者:刘辰翁
冰肌玉骨,笑嫣然总是风尘中物。
谁扫一枝,流落到绝域高台素壁。
匹马南来,千山万水,为访林间雪。
渊明爱菊,不知谁是花杰陶诗谓菊为霜下杰。
憔悴梦断吴山,有何人报我,前村夜发。
蜡屐霜泥烟步外,转入波光明灭。
雪后风前,水边竹外,岁晚华余发。
戴花人去,江妃空弄明月。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冰雪般的肌肤,玉石般的骨骼,嫣然一笑,似乎都是在风尘中飘荡的事物。谁来扫起一枝梅花,落在这绝境的高台素壁上呢?我骑马南来,历经千山万水,只是为了寻访那树林间的雪梅。陶渊明喜爱菊花,不知道谁才是这花中的英杰,陶诗称菊为霜下的杰作。梦中憔悴,吴山的景象已然消逝,有谁能告诉我,前村的夜晚又是如何的呢?穿着蜡屐在霜泥上走,步步生烟,转眼间进入那波光粼粼的世界。雪后的风前,水边竹外,岁末时分的华发依旧。那个戴花的人已经离去,江妃孤独地在明月下弄弄清辉。
注释
- 冰肌玉骨:形容女子肌肤白皙、骨骼修长,常用来形容梅花的清雅。
- 嫣然:形容女子的笑容美好,带有温柔的意味。
- 绝域:指远离尘世的地方。
- 渊明:指陶渊明,古代诗人,以隐逸和田园诗著称。
- 霜下杰:陶渊明称菊花为霜下的英杰,形容其在严寒中依然盛开的气节。
- 蜡屐:一种木屐,常用于雨雪天气,表明行走在霜泥中。
- 江妃:指江中美丽的女子,典指月下的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号青山,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主题,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酹江月》写于宋代,社会动荡与文人生活的对比使得诗人感怀自然,追求一种清雅脱俗的生活态度,诗中隐含对梅花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梅花的高洁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谊的渴望。开头的“冰肌玉骨”不仅形容梅花的外在美,更象征了诗人内心的高洁追求。接着,诗人骑马南来,横跨千山万水,表现出对梅花的执着与向往,这种情感在“匹马南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诗中提到陶渊明的爱菊,显示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对理想化人格的追求。“梦断吴山”的憔悴感,令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奈与失落。
在蜡屐踏上霜泥的描写中,诗人带着淡淡的忧伤,步入波光粼粼的水边,展现出一种惆怅而又不失优雅的情感。末尾的“江妃空弄明月”,则是对孤独的感喟,令人心生共鸣。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高洁的志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冰肌玉骨,笑嫣然总是风尘中物:开篇用美丽的形象描绘梅花,暗指诗人对美的追求。
- 谁扫一枝,流落到绝域高台素壁:表达对梅花的向往,渴望能在世外高台上见到梅的孤傲。
- 匹马南来,千山万水,为访林间雪:表现出诗人不惧艰难,执意寻访梅花的决心。
- 渊明爱菊,不知谁是花杰陶诗谓菊为霜下杰:通过陶渊明的爱菊,形成对比,强调梅花的独特与珍贵。
- 憔悴梦断吴山,有何人报我,前村夜发: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渴望得到回应。
- 蜡屐霜泥烟步外,转入波光明灭:描绘行走在自然中的惆怅,仿佛生活的无常。
- 雪后风前,水边竹外,岁晚华余发:展现时间的流逝,岁末的情景令人感慨。
- 戴花人去,江妃空弄明月:结尾的孤独感,暗示美好事物的流逝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冰雪与玉石,强调其美丽与高洁。
- 拟人:将梅花赋予人的情感,表现出孤独与高傲。
- 对仗:如“蜡屐霜泥”与“波光明灭”,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梅花的崇敬、对友谊的渴望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高洁的情操。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代表诗人理想的追求。
- 雪:象征纯洁与孤独,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
- 江妃:象征孤独美丽的女子,隐喻失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冰肌玉骨”是形容什么? A. 梅花
B. 菊花
C. 竹子 -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谁?
A. 李白
B. 陶渊明
C. 白居易 -
“戴花人去,江妃空弄明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王安石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体现了文人对梅花的赞美与寄托。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历史的感慨,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辰翁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