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壁苍崖壮,穷冬井落閒。风声先老树,日色避诸山。落雁饥相向,啼乌夕自还。微微寒月影,蓬户已深关。
白话文翻译:
南面的峭壁苍劲雄壮,深冬时节井边显得空闲。风声先在老树上响起,日光避开群山。落下的雁群饥饿地相互面对,黄昏时乌鸦自行归巢。微弱的寒月影,蓬草编的门已经深锁。
注释:
- 南壁苍崖壮:指南面的峭壁苍劲雄壮。
- 穷冬井落閒:深冬时节,井边显得空闲。
- 风声先老树:风声先在老树上响起。
- 日色避诸山:日光避开群山。
- 落雁饥相向:落下的雁群饥饿地相互面对。
- 啼乌夕自还:黄昏时乌鸦自行归巢。
- 微微寒月影:微弱的寒月影。
- 蓬户已深关:蓬草编的门已经深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冬日景色的深刻观察和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的寂静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日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苍崖、老树、日色、落雁、啼乌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沉的氛围。诗中“风声先老树,日色避诸山”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拟人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形象感。全诗情感内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壁苍崖壮”:开篇即描绘南面的峭壁苍劲雄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穷冬井落閒”:深冬时节,井边显得空闲,反映了冬日的寂静。
- “风声先老树”:风声先在老树上响起,形象地描绘了风的声音。
- “日色避诸山”:日光避开群山,形象地描绘了日光的移动。
- “落雁饥相向”:落下的雁群饥饿地相互面对,反映了冬日的艰难。
- “啼乌夕自还”:黄昏时乌鸦自行归巢,反映了冬日的寂静。
- “微微寒月影”:微弱的寒月影,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微弱。
- “蓬户已深关”:蓬草编的门已经深锁,反映了冬日的寂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声先老树,日色避诸山”中的“风声”与“日色”,“先老树”与“避诸山”形成对仗。
- 拟人:如“日色避诸山”中的“避”字,赋予日光以人的行为。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展现了冬日的寂静和深沉。
意象分析:
- 苍崖:象征着坚韧和力量。
- 老树: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生命的顽强。
- 日色: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 落雁:象征着孤独和艰难。
- 啼乌:象征着归巢和安宁。
- 寒月影:象征着寂静和清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风声先老树”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 诗中“日色避诸山”一句中的“避”字是什么意思? A. 避开 B. 隐藏 C. 移动
- 诗中“落雁饥相向”一句反映了什么? A. 冬日的寂静 B. 冬日的艰难 C. 冬日的温暖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展现了宁静的田园生活。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张耒《冬日杂兴六首 其五》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张诗更注重对季节变迁的感慨,而王诗则更注重对田园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