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三首》

时间: 2025-02-04 15:37:33

淮上春风万鼓鼙,落帆舟泊岸边矶。

喧喧野市残阳里,沽酒携鱼客散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淮上春风万鼓鼙,落帆舟泊岸边矶。喧喧野市残阳里,沽酒携鱼客散归。

白话文翻译:

淮河岸边,春风中传来阵阵战鼓声,船只落下帆篷,停泊在岸边的礁石旁。夕阳下的野市热闹非凡,人们带着买来的酒和鱼,纷纷散去归家。

注释:

  • 淮上:指淮河岸边。
  • 春风:春天的风。
  • 万鼓鼙:形容战鼓声众多,鼙是古代的一种军鼓。
  • 落帆:船只停泊时放下帆篷。
  •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小山。
  • 喧喧:形容声音嘈杂。
  • 野市:郊外的集市。
  • 残阳:夕阳。
  • 沽酒:买酒。
  • 携鱼:带着买来的鱼。
  • 客散归:人们散去回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这首诗描绘了淮河岸边的景象,通过战鼓声、船只停泊、野市热闹等元素,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喧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张耒在淮河一带任职期间,通过对淮河岸边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淮河岸边为背景,通过春风中的战鼓声、停泊的船只、热闹的野市等元素,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诗中“春风万鼓鼙”一句,以战鼓声象征社会的活力和繁荣,而“落帆舟泊岸边矶”则描绘了船只停泊的宁静景象,形成动静结合的效果。后两句“喧喧野市残阳里,沽酒携鱼客散归”则进一步展现了野市的热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夕阳下的归家情景,透露出一种温馨和安宁的氛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对细节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淮上春风万鼓鼙:淮河岸边,春风中传来阵阵战鼓声,象征着社会的活力和繁荣。
  2. 落帆舟泊岸边矶:船只停泊在岸边的礁石旁,描绘了宁静的河岸景象。
  3. 喧喧野市残阳里:夕阳下的野市热闹非凡,展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
  4. 沽酒携鱼客散归:人们带着买来的酒和鱼,纷纷散去归家,透露出温馨和安宁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春风万鼓鼙”中的“万鼓鼙”比喻战鼓声众多,形象生动。
  • 对仗:“喧喧野市残阳里,沽酒携鱼客散归”中的“喧喧”与“残阳”、“沽酒”与“携鱼”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淮河岸边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喧嚣,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中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繁荣的赞美。

意象分析:

  • 春风:象征生机和活力。
  • 战鼓声:象征社会的活力和繁荣。
  • 船只停泊:象征宁静和安定。
  • 野市:象征人们的生活和热闹。
  • 夕阳:象征温馨和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风万鼓鼙”中的“万鼓鼙”比喻什么? A. 战鼓声众多 B. 春风的温柔 C. 船只的帆篷 D. 野市的热闹

  2. 诗中“落帆舟泊岸边矶”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船只停泊的宁静景象 B. 战鼓声的喧嚣 C. 野市的热闹 D. 夕阳的温馨

  3. 诗中“喧喧野市残阳里”中的“喧喧”形容什么? A. 战鼓声 B. 野市的热闹 C. 船只的帆篷 D. 夕阳的温馨

  4. 诗中“沽酒携鱼客散归”透露出什么氛围? A. 热闹和喧嚣 B. 宁静和安定 C. 温馨和安宁 D. 生机和活力

答案:1. A 2. A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张耒的其他作品,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张耒的《绝句三首》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对比,可以发现前者更注重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而后者则更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深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