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夷兄弟十首 其八》

时间: 2025-04-28 14:18:03

文园得武皇,引疾常避事。

佳哉意殊深,遗迹邈不嗣。

扬公漫投阁,不禁问奇字。

致身毁誉外,乃得免疑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子夷兄弟十首 其八 张耒 〔宋代〕 文园得武皇,引疾常避事。 佳哉意殊深,遗迹邈不嗣。 扬公漫投阁,不禁问奇字。 致身毁誉外,乃得免疑似。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文园得到武皇的宠幸后,我常常因病避事。这样的情意真是深远,留下的遗迹却久远无人继承。扬雄随意地投阁,不禁让人询问奇字。置身于毁誉之外,才能免去疑似的困扰。

注释: 字词注释:

  • 文园:指司马相如,因其曾任文园令,故称。
  • 武皇:指汉武帝。
  • 引疾:借口生病。
  • 避事:回避政事。
  • 遗迹:留下的影响或作品。
  • 邈不嗣:久远无人继承。
  • 扬公:指扬雄。
  • 漫投阁:随意地投阁,指扬雄的投阁事件。
  • 问奇字:询问奇异的文字,指扬雄的文字学研究。
  • 致身:投身,置身。
  • 毁誉外:超出毁誉的范围。
  • 疑似:疑虑和猜疑。

典故解析:

  • 文园得武皇:指司马相如得到汉武帝的宠幸。
  • 扬公漫投阁:指扬雄的投阁事件,扬雄曾因王莽篡位而投阁自杀未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次韵子夷兄弟的十首诗之一,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个人境遇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司马相如和扬雄的典故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中“文园得武皇,引疾常避事”描绘了司马相如得到汉武帝宠幸后因病避事的情景,暗示了作者对权力的淡漠和对个人健康的重视。“扬公漫投阁,不禁问奇字”则通过对扬雄的投阁事件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命运的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反映了作者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园得武皇,引疾常避事:司马相如得到汉武帝的宠幸后,常常借口生病回避政事。
  2. 佳哉意殊深,遗迹邈不嗣:这样的情意真是深远,留下的遗迹却久远无人继承。
  3. 扬公漫投阁,不禁问奇字:扬雄随意地投阁,不禁让人询问奇异的文字。
  4. 致身毁誉外,乃得免疑似:置身于毁誉之外,才能免去疑虑和猜疑。

修辞手法:

  • 引用:通过引用司马相如和扬雄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 对比:通过对比司马相如的避事和扬雄的投阁,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
  • 象征:“遗迹邈不嗣”象征着文化的断层和传承的缺失。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园:象征着文化的高地。
  • 武皇:象征着权力和荣耀。
  • 遗迹:象征着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影响。
  • 投阁:象征着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文园”指的是谁? A. 司马相如 B. 扬雄 C. 张耒 D. 汉武帝 答案:A

  2. “扬公漫投阁”中的“扬公”指的是谁? A. 司马相如 B. 扬雄 C. 张耒 D. 汉武帝 答案:B

  3. 诗中“遗迹邈不嗣”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遗迹被继承 B. 遗迹无人继承 C. 遗迹被破坏 D. 遗迹被遗忘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 扬雄的《法言》

诗词对比:

  •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与扬雄的《法言》在风格和内容上有明显的对比,前者华丽辞藻,后者注重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张耒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