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日十二首 张耒 〔宋代〕
山雨晴来暑,溪云暗复兴。 林塘阴不解,巾帻润还蒸。 书帙慵披蠹,盘餐厌扑蝇。 老来疲薾甚,多病日侵陵。
白话文翻译:
山雨过后,天气转晴,暑气又起,溪边的云彩暗淡再次聚集。 林中的池塘阴凉不解,头巾湿润,感觉像是被蒸气包围。 懒得翻阅书籍,因为书页已被虫蛀,餐盘中的食物也讨厌苍蝇的打扰。 年纪大了,感到非常疲惫,疾病日益侵蚀我的身体。
注释:
- 山雨:指山间的雨。
- 暑:炎热。
- 溪云:溪边的云。
- 暗复兴:暗淡再次聚集。
- 林塘:林中的池塘。
- 阴不解:阴凉不解。
- 巾帻:头巾。
- 润还蒸:湿润,感觉像是被蒸气包围。
- 书帙:书籍的封面。
- 慵披蠹:懒得翻阅,因为书页已被虫蛀。
- 盘餐:餐盘中的食物。
- 厌扑蝇:讨厌苍蝇的打扰。
- 疲薾:疲惫。
- 多病日侵陵:疾病日益侵蚀我的身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这首《夏日十二首》描绘了夏日山雨过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和对老病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夏日山雨过后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暑气、阴凉、湿润等自然现象,同时抒发了自己老病交加的无奈和疲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夏日山雨过后的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和对老病的无奈。诗中“山雨晴来暑,溪云暗复兴”描绘了山雨过后暑气又起的景象,而“林塘阴不解,巾帻润还蒸”则进一步通过林中池塘的阴凉和头巾的湿润,传达了夏日湿热的感受。后两句“书帙慵披蠹,盘餐厌扑蝇”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反映了作者对老病的无奈和疲惫。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雨晴来暑,溪云暗复兴”:山雨过后,天气转晴,暑气又起,溪边的云彩暗淡再次聚集。这句描绘了山雨过后的自然景象,暑气和云彩的变化。
- “林塘阴不解,巾帻润还蒸”:林中的池塘阴凉不解,头巾湿润,感觉像是被蒸气包围。这句通过林中池塘的阴凉和头巾的湿润,传达了夏日湿热的感受。
- “书帙慵披蠹,盘餐厌扑蝇”:懒得翻阅书籍,因为书页已被虫蛀,餐盘中的食物也讨厌苍蝇的打扰。这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反映了作者对老病的无奈和疲惫。
- “老来疲薾甚,多病日侵陵”:年纪大了,感到非常疲惫,疾病日益侵蚀我的身体。这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老病的无奈和疲惫。
修辞手法:
- 比喻:“巾帻润还蒸”中的“润还蒸”比喻了夏日湿热的感觉。
- 拟人:“盘餐厌扑蝇”中的“厌”赋予了餐盘中的食物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夏日山雨过后的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和对老病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雨:山间的雨,象征自然的变化。
- 溪云:溪边的云,象征自然的变化。
- 林塘:林中的池塘,象征自然的阴凉。
- 巾帻:头巾,象征日常生活的细节。
- 书帙:书籍的封面,象征文化生活。
- 盘餐:餐盘中的食物,象征日常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雨晴来暑”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雨过后,天气转晴,暑气又起。 B. 山雨过后,天气转凉,暑气消失。 C. 山雨过后,天气转晴,暑气消失。 D. 山雨过后,天气转凉,暑气又起。
-
诗中“林塘阴不解”中的“阴不解”指的是什么? A. 阴凉不解。 B. 阴暗不解。 C. 阴影不解。 D. 阴霾不解。
-
诗中“书帙慵披蠹”中的“慵披蠹”指的是什么? A. 懒得翻阅,因为书页已被虫蛀。 B. 懒得翻阅,因为书页已被水浸。 C. 懒得翻阅,因为书页已被火烧。 D. 懒得翻阅,因为书页已被风吹。
-
诗中“老来疲薾甚”中的“疲薾甚”指的是什么? A. 疲惫。 B. 疲劳。 C. 疲倦。 D. 疲乏。
答案: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对瓜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夏日十二首》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 张耒的《夏日十二首》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包括张耒的诗作,是研究宋诗的重要参考书。
- 《宋词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宋代众多词人的作品,包括苏轼和王安石的词作,是研究宋词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