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时间: 2025-01-26 05:09: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
作者:袁寒篁 〔清代〕
怅人生如寄,禁几度,暮秋天。
看黄菊丹枫,白蘋红蓼,斗媚争妍。
江郎祗馀恨赋,对荒原拱木惨无言。
判取愁埋死后,那堪恨积生前。
冰轮常缺亦常圆。千古总依然。
叹古往今来,勋名竹帛,断梦飞烟。
临风那堪惋吊,只湖山面目似当年。
空外宾鸿作字,分明写出愁篇。
白话文翻译
人生如同寄居,已然几度秋天来临。
看那黄菊和红枫,白蘋和红蓼,争相斗艳。
江郎才尽,只剩下对荒原的无言恨意。
想要将愁埋葬于死后,怎能忍受生前的积怨。
月亮常常圆缺,千古事物依然如故。
叹古往今来,功勋名声如竹帛般浮沉,梦断如飞烟。
面对风景,怎能不感慨,只湖山的面貌如同往年。
远空中鸿雁书写,清晰地表达出我的愁苦。
注释
- 怅:感到惆怅、失落。
- 如寄:比喻人生短暂,像寄居一样。
- 江郎:指江郎才尽,指作家写作能力的衰退。
- 竹帛:竹子和丝绸,古代记载功名的材料,指历史的记录。
- 宾鸿:鸿雁,常用于书信往来,象征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寒篁(1640-1715),清代诗人,字维桢,号寒篁,江苏人。袁寒篁以词见长,风格清新,擅长抒发个人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士人对人生、历史和自我的思索愈加深入。袁寒篁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留名的无奈。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引发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怅人生如寄”引入,将人生的短暂与秋天的萧瑟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出秋天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黄菊、丹枫、白蘋、红蓼的斗艳,既是自然的生命力,也是对逝去光阴的惋惜。
“江郎祗馀恨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才能的感慨,仿佛对荒原的无言感到无奈与凄凉。此时,生前的积怨与死后的沉寂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不满与对未来的迷茫。最后,诗人以“空外宾鸿作字”结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与无尽愁绪,鸿雁书写的愁篇,既是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人生无常的叹息。
整首词情感细腻,意象丰富,通过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结合,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怅人生如寄,禁几度,暮秋天。
- 诗人感到人生短暂,像寄居一般,已经经历了多少个秋天。
-
看黄菊丹枫,白蘋红蓼,斗媚争妍。
- 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色,黄菊与丹枫的争妍斗艳,象征着生命的绚烂与脆弱。
-
江郎祗馀恨赋,对荒原拱木惨无言。
- 江郎才尽的无奈与对荒原的沉默,表现出诗人对自己创作能力的失落感。
-
判取愁埋死后,那堪恨积生前。
- 想要将愁苦埋葬于死后,却难以忍受生前的种种怨恨。
-
冰轮常缺亦常圆。千古总依然。
- 月亮的圆缺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千古事物依然如故,表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
叹古往今来,勋名竹帛,断梦飞烟。
- 对历史的感叹,功名如竹帛般虚幻,梦境如飞烟般易逝。
-
临风那堪惋吊,只湖山面目似当年。
- 面对风景,感慨万千,湖山的面貌依旧,往事如烟。
-
空外宾鸿作字,分明写出愁篇。
- 远空中的鸿雁仿佛在书写愁苦,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喻为寄居,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拟人:自然景色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黄菊丹枫,白蘋红蓼”,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对生命的珍惜与对过往的惋惜,表达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菊:象征秋天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
- 丹枫:象征着生命的绚烂与短暂。
- 冰轮:象征时间的无常。
- 宾鸿:象征思念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怅人生如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愉悦
- B. 惆怅
- C. 愤怒
- D. 无所谓
-
诗中提到的“江郎”指的是?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诗人的创作能力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音乐
-
“冰轮常缺亦常圆”一句反映了什么主题?
- A. 爱情
- B. 生命的无常
- C. 自然景色
- D. 历史的长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诗词对比:
- 袁寒篁与李白: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袁寒篁更多地关注于自然的描写与内心的忧愁,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袁寒篁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各自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袁寒篁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