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园四咏·风露亭》
时间: 2025-02-04 17:15: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园四咏·风露亭 作者:姜特立 〔宋代〕
万物冒春晖,红紫竞芳节。
唯此玉井莲,迥与众品别。
雅受冷风吹,复爱露华洁。
亭亭立波上,晚意颇愁绝。
疑是姑射仙,半夜集瑶阙。
清虚不染尘,潇洒更宜月。
我惭穷陋质,对此冰与雪。
安得谪仙人,超遥俯清澈。
把酒一高吟,玉色相映发。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阳光普照大地,各种花卉争相开放。唯有这玉井的莲花,独自与众不同。它优雅地接受着冷风的吹拂,且又喜爱那露珠的洁净。它亭亭地立在水波之上,晚霞的意境让人感到愁苦。仿佛是姑射山的仙人,夜半时分汇聚在瑶台之上。清幽的环境不沾染尘埃,潇洒的姿态更适合月光。我对这冰雪般的纯洁感到羞愧,渴望那被贬的仙人,能够遥遥俯视这清澈的水面。举杯高歌,映射出玉色的光彩。
注释
- 玉井莲:指的是生长在清凉水中的莲花,象征高洁与纯粹。
- 姑射仙:传说中的仙女,居住在姑射山上,象征着美丽与神秘。
- 谪仙人:被贬谪的仙人,常用于描绘高人雅士的孤独与悲切。
- 清虚不染尘:形容环境的清幽,不受世俗尘嚣的污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特立,字季常,号云谷,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对于自然景色有着独特的观察与感受。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尤其是对莲花的欣赏,通过对比展示了莲花的高洁与世俗的纷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向往。
诗歌鉴赏
《风露亭》是一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万物复苏和莲花的独特,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莲花在春日阳光下的清丽脱俗,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高与淡然。
诗的开头“万物冒春晖,红紫竞芳节”,描绘了春日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致中,诗人却只关注“玉井莲”,突出了莲花的独特与高洁。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冷风和露华的描写,表现出莲花不畏风寒、追求纯洁的品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最后几句中,诗人自谦于自身的“穷陋质”,渴望像谪仙人一样超然物外,俯视这清澈的水面,表达出其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物冒春晖,红紫竞芳节”:春天万物复苏,各种花卉争相开放,生机盎然。
- “唯此玉井莲,迥与众品别”:只有这玉井里的莲花,显得特别与众不同。
- “雅受冷风吹,复爱露华洁”:莲花优雅地接受着冷风的吹拂,同时也喜爱露珠的洁净。
- “亭亭立波上,晚意颇愁绝”:莲花挺立在水面上,晚霞的意境让人感到愁苦。
- “疑是姑射仙,半夜集瑶阙”:仿佛是姑射山的仙女,夜晚在瑶台上聚会。
- “清虚不染尘,潇洒更宜月”:清幽的环境不沾染尘埃,潇洒的姿态更适合月光。
- “我惭穷陋质,对此冰与雪”:我对自己的卑微感到羞愧,面对这般纯洁的莲花。
- “安得谪仙人,超遥俯清澈”:希望有被贬的仙人能俯视这清澈的水面。
- “把酒一高吟,玉色相映发”:举杯高歌,映出玉色的光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花比作高洁的象征,表现出其独特之美。
- 拟人:赋予莲花性情,使其更具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与追求,同时流露出对自身卑微的自省,展现了孤独与淡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井莲:象征着高洁与纯粹。
- 冷风:象征着艰难与考验,表现出莲花的坚韧。
- 露华:象征洁净与清新,反映出自然之美。
- 姑射仙:代表理想中的美好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井莲”象征什么?
- A. 普通花卉
- B. 高洁与纯粹
- C. 繁华与热闹
-
“我惭穷陋质”中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的什么感受?
- A. 自豪
- B. 羞愧
- C. 幸福
-
诗中提到的“姑射仙”是指?
- A. 常人
- B. 传说中的仙女
- C. 诗人自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姜特立的诗歌:李白的诗往往展现出豪放与奔放,而姜特立则更注重细腻与内心的感受。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在风格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姜特立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