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寿李同知)》
时间: 2025-01-26 02:47: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常引(寿李同知)
作者:刘辰翁 〔宋代〕
此公去暑似新秋。
吏毒一句句。
行县胜监州。
觉甘雨随车应求。
鹭清为酒,螺清为寿,
起舞祝君侯。
急召也须留。
廿四考中书到头。
白话文翻译:
这位公者离去的暑气就像新秋般凉爽。
官吏的毒言恶语接连不断。
行县的政务胜过监州。
仿佛甘甜的雨水随车而来,
白鹭清酒,螺蛳清寿,
我起舞祝贺您,君侯。
即便急召也得留住。
二十四考中书,终于到了头。
注释:
字词注释:
- 此公:指李同知,尊称。
- 去暑:离去的暑气,形容天气如秋。
- 吏毒:指官吏的恶语。
- 行县:地方治理。
- 觉甘雨:仿佛甘甜的雨水。
- 鹭清:白鹭,象征清酒。
- 螺清:螺蛳清汤,象征寿宴。
- 祝君侯:恭贺你,君侯。
- 急召:紧急召唤。
- 廿四考:指科举考试。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二十四考”是指古代科举考试的制度,说明了诗人对科举的重视以及对李同知的赞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精湛的诗词而著称。作品常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创作于李同知升官之际,表达了对他的祝贺与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复杂氛围。
诗歌鉴赏:
《太常引(寿李同知)》是一首充满祝愿与期望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李同知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对理想官吏的向往。开篇以“去暑似新秋”形象地描绘了李同知的离去带来的清爽气息,暗含了对他政务清明的赞誉。接着提到“吏毒一句句”,则是在揭示官场的阴暗面,展现出诗人在复杂官场环境中对李同知的深切关怀。
诗歌中提到的“觉甘雨随车应求”,以自然景象衬托出李同知的为政如雨露滋润万物,表现了对其政治才能的认可。之后的“鹭清为酒,螺清为寿”则将饮酒和寿宴的场景生动呈现,显示了诗人对李同知的祝福之情。整首诗在欢快的基调中流露出对理想政治的期待,诗人期盼李同知能在官场中不忘初心,继续为民服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公去暑似新秋:李同知的离去使得暑气消散,预示着新一轮的清明政治。
- 吏毒一句句:揭示官场中存在的毒辣言辞,反映出社会的复杂性。
- 行县胜监州:赞美李同知的政务管理能力,认为他治理的地方胜过其他地区。
- 觉甘雨随车应求:比喻李同知的治理如甘霖一样滋润人心。
- 鹭清为酒,螺清为寿:美酒与美食象征着庆贺,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 起舞祝君侯:诗人以舞蹈来祝贺,表达了对李同知的敬意。
- 急召也须留:即使有紧急的召唤,也希望他能留住这一刻。
- 廿四考中书到头:暗示诗人对李同知在科举中的成就寄予厚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李同知的离去比喻为新秋,象征着清新与希望。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鹭清为酒,螺清为寿”。
- 夸张:通过“吏毒一句句”强调官场的险恶。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主要表达了对李同知的祝贺与期望,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对现实官场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暑气:象征困扰与烦扰,反映出官场的不易。
- 新秋:象征希望与清新,预示着美好的未来。
- 甘雨:比喻滋润人心的好官,体现出治理的良好。
- 鹭清、螺清:象征美酒与美食,表现出庆祝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句诗描绘了李同知的政务管理能力?
- A. 此公去暑似新秋
- B. 行县胜监州
- C. 急召也须留
- D. 鹤清为酒,螺清为寿
-
诗中提到“吏毒”,其含义是什么?
- A. 官员的美德
- B. 官吏的恶言
- C. 官场的清明
- D. 民众的期盼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杯莫停”相比,刘辰翁的这首词更为内敛,表达了对理想官吏的赞美,而李白则是对人生豪情的宣泄。两者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