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丁丑送春)》

时间: 2025-01-11 10:01:04

殷勤欲送春归去。

白首题将断肠句。

春去自依依。

欲归无处归。

天涯同是寓。

握手留春住。

小住碧桃枝。

桃根不属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丁丑送春)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殷勤欲送春归去。
白首题将断肠句。
春去自依依。
欲归无处归。
天涯同是寓。
握手留春住。
小住碧桃枝。
桃根不属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依依不舍。作者殷勤地想要将春天送走,然而却在心中留下了一句让人无法释怀的诗句。春天虽然离去,但仍然让人感到眷恋,想要归去却无处可归。无论天涯海角,都是寄居之地。握手之间企图留住即将逝去的春天,短暂的停留在碧桃树下,然而桃树的根却不属于任何人。


注释:

  • 殷勤:热情、真诚的态度。
  • 欲送春归去:想要把春天送走。
  • 白首:形容年老或时间久远,这里指作者的心情。
  • 断肠句:让人心痛的诗句。
  • 依依:留恋、不舍。
  • 天涯同是寓:无论身在何处,都是寄居的状态。
  • 握手留春住:通过握手来试图留住春天。
  • 碧桃枝:指碧绿的桃树枝。
  • 桃根不属谁:桃树的根并不归属于任何人,象征着无常和流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字宗道,号静斋,宋代词人,以其清新流畅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丁丑年春末,正值春天离去之际,作者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美好,因此写下这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菩萨蛮(丁丑送春)》是一首流露出深情与惆怅的词作。在这首词中,刘辰翁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离去时的无奈与伤感。诗的开头,"殷勤欲送春归去",便直接点明了主题,表现了送春的迫切与真诚。然而,随之而来的“白首题将断肠句”则揭示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岁月的流逝让人倍感悲伤,春天的离去更是如断肠之句般让人心痛。

接下来的“春去自依依”,将春天的人情化作生动的意象,春天的离去带走的不仅是季节的变化,更是一种情感的流失。“欲归无处归”,更是将这种失落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与无奈。诗中“天涯同是寓”的句子,隐含着人们在世间漂泊的共通命运,握手留春住的瞬间,虽是短暂的停留,但内心的留恋却是深重的。

整首词以“桃根不属谁”作结,暗示世事无常,归属与拥有都是相对的,流动的生命中,难以把握的往往才是最珍贵的。这种对春天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词在表现春天的同时,亦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殷勤欲送春归去: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情,希望能将春天送走。
  2. 白首题将断肠句:年长的作者感叹春去带来的伤感,似乎有无法释怀的痛苦。
  3. 春去自依依:春天的离去让人留恋,表现出对春天的依依不舍。
  4. 欲归无处归:渴望归去,却找不到归属的地方,显得无奈。
  5. 天涯同是寓:无论身在何处,都是寄居之所,强调了人生的漂泊感。
  6. 握手留春住:通过握手来试图留住春天,这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7. 小住碧桃枝:短暂的停留在桃树下,象征着美好的瞬间。
  8. 桃根不属谁:桃树的根不归属任何人,象征着无常和流离。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春天赋予感情,使其更具人性化。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如“欲归无处归”。
  • 比喻:以“桃根”象征无常与流离。

主题思想:诗歌以春天的离去为线索,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归属感的渴望,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人生流转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美好。
  2. :象征着爱情与美好,也暗含无常。
  3. 碧桃枝:代表短暂的美好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欲归无处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愤怒
    D. 忧伤

  2. “桃根不属谁”暗示了什么?
    A. 拥有与失去
    B. 春天的美好
    C. 人生的归属
    D. 友情的无常

  3. 诗人通过“握手留春住”想要表达什么?
    A. 友情的长久
    B. 对春天的留恋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留恋。

诗词对比

  • 刘辰翁的《菩萨蛮》与李煜的《相见欢》,两者皆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但刘辰翁更强调春天的短暂与无常,而李煜则更多呈现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两者风格虽异,但情感的真挚与细腻均令人动容。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古典诗词鉴赏》
  3. 《李清照与她的词》